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介绍 >> 正文 >> 正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以耦园为例浅谈园林方法论

来源:园林 时间:2023/6/6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nb.ifeng.com/a/20180413/6502255_0.shtml

园林是一个很强大的载体,以至于容纳如此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代造园师是文人出身,他们会书法,会绘画,懂收藏,谈禅论道,博古通今,但是今天造园师作为一个职业,并不需要身怀如此多的绝技,但是我们需要一种自己的园林价值观。虽然不需要会书法,但是了解书法史;不需要会绘画,但是要会看画论;不需要收藏古玩,但是有文人般的清赏;不需要博古通今,但是要心怀宽广。

——理池园林设计师益清

上周六下午两点《大家说园》直播节目于理池园林云起阁开播,本次直播特邀理池园林设计师益清老师、理池园林文化顾问马韫君老师一并为大家分享了「园林方法论」相关精彩内容。

上上周直播里怀舟老师,分享如何营造一个园林。那本期中益清老师则借着耦园的实例,去推示园林要素的必要性,以及各要素衔接出的空间体验。而在思悟、实践之后,总结出自己的园林观法。

开播始,益清老师提及到分析古典园林,并形成当代的园林,是需要设计师去不断研究。实则很早之前,言墨就很疑惑,古典园林真的适合当代人群的生活么?当代的园林应该是怎样兼具古典意境美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呢?

益清老师就此问题,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对苏式园林做个减法,什么东西是减到最后不能再减必须保留的?

童雋先生曾说过:中国建筑无花木亦成园林。

感兴趣的同仁,不访也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

“文(人文)、天(天色)、山(山境)、绿(花木)”,是设计师益清老师的答案。

耦园,三面环水,却不足沧浪悠久,而真正令人们怀念的,是那段逝去的甜蜜时光(沈秉成夫妇),或许留存的痕迹渐化于岁月烟尘,但这一宅两园的设计,在观园者的眼中,便是藏不住的浓浓爱意。

而园林从不孤一,她多变,且包容。

由于上周内容也十分充分,很抱歉在此只能提及一二。

西部相邻天井,简单的空间设计,不简单的表达逻辑。

这个天井的布置其实很简单,一段折廊,一块铺装,湖石加绿化组团,还有廊内墙面上的装饰,但是我们可以留意一下他的视线引导:植物用作补隅,条石缓解长廊单调,而门框给予视线引导,对面抬高的长廊掩引两全,再利用门框由少及多。

宅至园中,以这方小天地拉开序幕,不得不说欲扬先抑的手法实在高明。但花木以松竹梅明志,少些意犹未足的探寻,若松做植物主景,冰梅纹花街铺地做地景,那样游览者就会主动去寻竹子在哪里,竹子主题就可以放在某处的雕刻上,这样要是让游览者在行进过程中逐步的发现,个人见解,意韵或深。

无俗韵轩边樨廊的卷轴式大框景,关于园林观法形式的创作思考,国画场景的抽象到具象。

园林需要如画的观法,所以在给出既定的观法的形式的背后,是我们对于自然,对于绘画,对于生活的思考方式,场景的背后才是园主真正的园林生活;

此处空间分隔的方式,若以常规设计的思路,正常都会以一堵墙做分隔,然事实却用了一段开敞的廊做分隔,高差设计便是他的精髓。此处的大框景结合起前部份的天井,便能明确设计中的因果。

由于廊的长度的问题,游览者逐步走向门洞的位置,门洞内的框景也逐渐增多,倘若直接用墙去隔断的话,那这个门洞的框景就显单调了,另外,这段廊是段爬坡廊,标高逐抬,在远处从门洞出看框景,倘若不抬,直接看到屋面,那这段场景便只成了静态的,正是由于抬高了,游览者看不到屋面,看不到天空,那在行进过程中他便是多维度变化的,是动态的,在动态的变化中,加上廊框住隔断视线的假山,内院的神秘感又增加了一层,让游览者想象框景画中是个什么样的园林场景,是可以真正走进画里去探寻。

恰如这轩外的一棵松,这棵松树,跟听琴图里面的场景简直一模一样,让做园林设计的我直接就想布置几块湖石坐凳点缀一下,几个好友围在一起,可以谈论生活与情趣,中国古代文人创作了大量的传统国画,在林泉高致提出的居游的山水画论中,其实就表明的国画里面的山水画已经灌输了人性的思考,山水因人的加入而变得生动,在国画中,我们可以寻求文人作画时的思绪,可以窥探到当时人的行为活动,甚至启发我们的再创作。

△北宋赵佶听琴图

无俗韵轩前植物的搭配诠释,当时造园,沈秉成是一个什么样的心境,植物的配置直接反应园主寄托的情感。

我们可以先罗列一下这个院落里面的植物种类,轩前,西边桂花,东边松,石峰山林地里面,靠前有紫荆,紫薇,靠后有桂花和玉兰,铺地也是八角景式花街,现在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了:

松、桂:松,高也;桂,贵也,所寓意高贵之意;紫荆,紫薇:早春开花,都是紫色,在中国,紫色一直是尊贵的象征;桂、玉兰:寓意金玉满堂;八角景花街铺地:同“发”,招财进宝;

室内以中轴对称布局,书案在中间,开门对景,是三块直立的独峰,独峰,也有可能会是一个具象的代表;

我们再来看无俗韵轩的名称的由来,无俗韵轩的轩名,正是取自陶渊明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句意,为园主读书,会客之所,本意实为寄情山水,可是从室内看向室外的园林,实际真的是这样吗,想问无俗韵的俗对于园主来说,俗,是指什么呢?

在看园主沈秉成的经历,建造耦园时是按察使的身份,后续出任巡抚,直至两江总督,官至一品,可见沈秉成是一个很有理想抱负的人。这样看的话那被广为宣传的云步石“涩浪”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平步青云的愿景了。

当然这也是另一种观园思路。雅俗共赏,也是园林如此受众的原因之一。

无俗韵轩,中式枯山水

纵观目前所认知到的各个文明的园林,跟中式园林最接近的就是日式园林了,似乎现代人更加偏向日式园林,追本溯源,还是一脉相承。

同样都是旱园,这张对比图其实最直接的反应出中日式园林的区别。

中日式园林一脉相承的地方,在于两点:都是以大观小,也都有禅宗的思想。但是区别是日式园林的以大观小是把园林缩放到人以下的尺度,所有的景观都有特定的视角,而且最好的视角都是坐下静观的;禅宗的思想也引导日式景观从时空的角度去凝视,石头是小岛,白砂是大海,思考的是宇宙观。

但是中式园林所承载的东西就更多了,他是一个载体,以至于没有其他载体可以像中式园林一样承载如此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式园林也是以大观小,但是是把园林缩放到人的尺度上,中式园林讲究的是可行,可望,可居,可游,是人可以参与进去的,角度的是多变的,思想是无穷无尽的,是体验式的。

日式园林也可以复杂,中式园林也可以简约,出发点不同,观点不同,其实跟用地跟造价没有多大关系,现在的更多的人居环境专业都在思考中式园林的方向,也许用不了多久中式园林就会更加的普及,也许,这是关于中式园林长期发展的思想运动,是一场持久战。

益清

理池设计师

年踏入别墅景观行业,对别墅景观行业颇有心得,擅长纯苏式园林古建设计,本人也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绘画甚是喜爱,喜欢研究苏式园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