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优势 >> 正文 >> 正文

清代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上

来源:园林 时间:2023/6/4

康乾时期是皇家园林的全盛时期,该期间,除了紫禁城内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乾隆花园以外,自海淀镇至香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畅春园、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弘雅园、澄怀园、自得园、含芳园、墨尔根园、诚亲王园、康亲王园、寿恩公主园、礼王园、泉宗庙花园、圣化寺花园等九十多处皇家离宫御苑与赐园,园林连绵二十余里,蔚为壮观。

其中北京西郊万寿山上的清漪园(后改称颐和园)、香山上的静明园、玉泉山上的静宜园,和畅春园、圆明园,被称为三山五园,连同热河行宫的承德避暑山庄,这一庄三山五园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之翘楚。

清代园林历史发展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共年的历史。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一带。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击败。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兵入关,随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嘉道以后清政权内忧外患,全社会处于激烈动荡之中。宫廷内的阴谋暗算与争权夺利、外交冲突与外国侵略和瓜分企图、农民起义和民众骚乱,构成中国几千年以来最为混乱不堪的局面。时代在清代园林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将西郊各园林悉数焚毁。光绪十四年(),慈禧借口归政后要安心颐养,不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新大修清漪园,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这次重修,费时三年,到光绪十七年(),颐和园工成。颐和园的建筑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堪称中国园林之典范之作,而其建成之日也是清代皇家园林建造的封笔之时。

清代大规模园林建造主要集中在康雍乾盛世,此前的园林建设规模不大,此后的园林建设速度趋缓,建造规模也非昔日可比。不过,从总体而言,清代皇家园林建设相对于前代王朝实现了更大的发展,乃至趋于极致。

清代园林特点

清代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尤其是皇家园林。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设势必要充分反应人民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为使人们有优美的休养、休息以及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就必然要进行园林建设。

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不同,共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2)形式多、(3)艺术化。

1、功能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林发展,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至清朝后达到顶峰。诸如听政、受贺、宴会、观戏、居住、游园、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雅兴”,还建有商业市街之景,如近年恢复的颐和园苏州街,以及圆明园原来的买卖街,包罗了帝王生涯的全部活动,功能的多样,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

2、形式多:这里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抑或是单体建筑形式,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吸收了各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静佛寺;既有粉墙石垣,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这在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也有非常生动的反映。

3、艺术化:清代园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其景物、其风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用,已属成熟。各种建筑形式与风景景观的结合,甚至在设施的样式、内部装修和环境颜色等方面也都得到和谐统一的设计,这无疑体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从时间线来看,清代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集大成者,不仅因为其经典独特的园林建筑设计,还因为其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记忆与传统,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荣辱与兴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