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优势 >> 正文 >> 正文

宋代园林中国古典园林鼎盛期下

来源:园林 时间:2023/6/4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在文化方面和经济方面,两宋都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其文化方面尤为突出。

西方史学界中有人曾说宋朝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还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繁荣发展,构造的意境在宋代文人园林中受到高度重视与认可,善于借助园中的花草树木和其他建筑景物题署的“诗化”,获得意外之指,耐人寻味。

宋代园林的文化背景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经济形态、政治体制、学术思想、文化理念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气质,呈现出特有的时代特征。

宋朝的园林景观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秦汉时期追求广阔空间的艺术品位,中国的园林师们开始慢慢寻求对园林自身内在的审美意境追求,从单一强调空间的磅礴,到有意识的营造空间内部的精巧。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代隐士文化的兴起,由于大分裂的政治形势,不管是从经济基础还是政治基础,当时的环境都很难建造出规模巨大的园林景观,自此追求园林内部内容的意境与造型的丰富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再到隋唐再次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拥有雄厚国力与文化基础的条件下,园林景观拥有了既最求空间的广阔,又最求内容的丰富,而在此之后的宋朝就是继承了之前各个朝代的园林文化基础发展而来的。

宋代园林各类园林特色

皇家园林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其规模和气势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的精细程度则过之,更多地接近于私家园林。以“寿山艮岳”为例,由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具体主持修建工程的宦官梁师成“博雅忠荩,思精志巧,多才可属”。造园之前经过周详的的规划设计,制成图纸。徽宗举全国之力,经营此园,供“放怀适情,游心赏玩”。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筑。

建筑中的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着水体,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上石料堆叠而成的土石山,艮岳平面设想图从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一个小型水池名为“曲江”,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水分两股注入园中最大的水池雁池,最后从东南口流出园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这座人工山水园的园林景观十分丰富,有以建筑点缀为主的,有以山、水、花木而成景的。艮岳的造园成就是多方面的,在筑山方面,运用象征的手法摹拟杭州凤凰山,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

宾主分明、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水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和画理。在置石方面,选用太湖石、灵璧石等上等石料特置或叠石为山,反映了当时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在理水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全部的天然水体,是自然界山水成景的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形成了“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状”的画理。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了乔木、灌木、果树、水生植物、药用植物等品种,尤其对梅花的应用和欣赏赞美达到了顶峰。

还在园中放养了大量的鸟兽,增加了园中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了园林景观。在建筑方面,其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需求,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观景”的作用。

总而言之,艮岳称得上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私家园林

到宋代,文人的私家庭园占士流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着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以平江城沧浪亭为例,由被贬官员苏舜钦在旧址上重新修葺而成。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沧浪亭树苍苍,垒叠湖石。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园林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富于情趣。

大体上讲,可以把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概括为简远、舒朗、雅致、自然四个方面,是对文人艺术趣味在园林中的集中体现,促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又一次重大升华。

寺庙园林

宋代禅宗文化的兴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至深至广。佛教禅宗与大自然山水风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禅宗寺院大多建置在山水风景优美的地方,禅僧于山水风景之美也具备很高的鉴赏品味,经常用山水花木等大自然景物和景象来比拟禅境,启发悟性。以灵隐寺为例,是寺观建设、园林建设、和山水风景开发相结合的典范,以优美的外围园林化环境备受文人青睐。寺最奇胜,门景尤好。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寺院一般都拥有田地、山林,成为寺院地主,享有减免赋税和徭役的特权,有的还经营第三产业。

随着禅宗与文人士大夫在思想上的沟通,一方面在文人士大夫之间盛行禅悦之风,另一方面,禅宗僧侣也日益文人化。许多禅僧都擅长书画、以文会友,文人园林的趣味也就会更广泛地渗透到佛寺的造园活动中,从而使佛寺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的“文人化”。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它们与私家园林之间的差异,除了尚保留着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之外,基本上已完全消失了。另外,寺观园林选择风景优美的基址,建筑布局则结合于山水林木的布局地貌而创为园林化的环境。

由此可见,宋代园林融入了更多中国诗画艺术的清和淡泊之美,飘逸高远、冲漠淡和的山水写意使人如饮醇醪。以和为美,以善为柔,是中国文人园林艺术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山水诗意画意境追求在其审美领域内的投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