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古城苏州,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自古就是东南繁盛之地,江南文化的中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淳厚的民风,哺育了众多的人才。明成化六年十一月初六,又一名旷世才子呱哪坠地,他就是既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又与画家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的文微明。名盛于明代中叶的“吴门画派”,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前期的绘画,大抵分为“院派”和“浙派”。所谓“院派”一般是指封建时代翰林画院或服务于宫廷的画家所作的细密精致的作品。明代起对凡是效法南宋画院的作品,统称院体画,这些画家就被称为“院派”,所谓“浙派”,是指画家戴进等人,他们画山水人物,取法南宋院体,但用笔刚健,别具一格。因为他们都是浙江钱塘人,所形成的流派被称为“渐派”。当“院派”与“渐派”画家并驱争先的时候,吴中的画家尚不能与他们比美。
直至沈周、文徽明等先后崛起于吴中,他们继承宋、元画家的传统,并融会吸取了“院派“和“浙派”之长,再加上自己的创造锤炼,形成特有的风格,始能蜚声艺坛,后人称之为“吴门画派”。“吴门画派”以沈周为开山祖,是他尊定了“吴门画派”的基础。但沈周在时,“浙派”势力十分强大,就影响而言,不尽限于浙江,各地画家,莫不以之为时尚,“吴门画派”尚不足与之抗衡。沈周死后,他的家族、弟子及传他画的人,有名有姓可考者,近三十人。
阵容和势力虽然强大,但在这些家族及弟子中,能够跳出沈周框子自成一家的,只有文徽明一人。其他人數虽多,大都園子形式而没有发展。文徽明的家族、弟子继承他画派的人,比之沈周,就更加多了。他的长子文彭、次子文嘉、从子文伯仁,以及文嘉之子文元善、文伯仁之子文果、文点等,都继承家学,以画著名于时,特别是文徽明的孙女文淑,善画丹青,为当时吴中闺秀大家。文徽明的弟子及学他画的有陆治、王谷祥、钱谷、周天球、陆师道、居节等三十多人,人数如此众多,在画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
“吴门画派”的画家众多,而且多属文人,他们能诗善文,精书法;所以“吴门画派”的画具有文人的雅气,而不像“渐派”画那样精简刚硬,于是“吴门画派”大振。自沈周死后的五十多年中,“吴门画派”生气勃勃,影响空前,其势越来越大,终于取代了“渐派”。与之同时,“院派”画家因后继者越来越少,每况愈下。从此,在画坛上纵横驰聘的,是以文徽明为领袖的“吴门画派”。是他“主风雅数十年”。
苏州,亦成为画坛中心而名闻中外。再后,“吴门画派”的影响扩大,遍及整个吴地,形成“吴派”,一直延续到清初画坛。清初画坛主流属“娄东派”和“虞山派”,这两派师从“松江派”,“松江派”是明末“吴派”的主流,他们都曾受过文微明的影响,余风所及,至今犹未衰落。嘉靖三十八年,九十高龄的文微明,不顾年老体衰,毅然执笔为御史严杰老母撰写墓志铭,渣然而逝。
卒后一百九十五年,苏州建成文待诏祠,庭中“仰止”事刻文徽明立像,清高宗题诗,沈德潜作记。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园西部东北角上,有倒影楼一座,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斋内壁上嵌有文徽明石像及他所作所书小楷《王氏拙政园记》石刻。园东小院内有文徽明手植紫藤一株,旁立清两江总督端方所题“文衡山先生手植廉”石碑。紫廉历四百余年沧桑而不衰,至今仍枝叶茂盛,纹里虬曲,古朴苍劲,为苏州园林“三绝”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9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