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发展 >> 正文 >> 正文

游于园园林的艺术世界

来源:园林 时间:2022/6/4

园林,寄寓着人类诗意中栖居的理想,与崇尚自然的生活境界。艺术、建筑、历史,一次跨学科的碰撞与探讨。

无论东方或西方,在自然山水与风景之外,人类生活的地方总会有各式各样的园林。寄情山水,一直就是人类的一种“情念程式”:中国古代早有“瑶池”“悬圃”之说,古希伯来则有“伊甸园”之传说,波斯则有“天堂园”之记载·······作为第二自然,园林犹似山水的长卷,如画之风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寄寓着我们人类意中栖居的理想与崇尚自然的生活境界。

▕沈士充《郊园十二景图·竹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样一种原初的自然山水愿景,历经岁月,逐渐发展为一种深深慰藉着人类心灵的造艺行为与文明成果。“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意逗”,其中堆土叠石、假山流水、小池回廊、亭台楼阁、曲径通幽········不仅关乎园林的外观形制、生态构成,更是关联着空间、文化、美学、趣味、社会、想象等诸多的问题与因素。作为第二自然的园林世界,也是山水/风景画学术考察的重要主题。“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园林造艺各有千秋,每每具有不同的风格理念。这是经历久远岁月的文明之结晶,绝不可相互混淆,更不宜相互杂糅成为一种拼盘式的奇观。因此,讨论园林风格的丰富意义,厘清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园林艺术的文化差异,尤其显得迫切与当务之急。

游于园·园林的艺术世界

远至凡尔赛宫的花园,近至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各处的园林,甚至我们身边的公园……徜徉其中的你,是否曾注意过隐藏其中的密码,这些存世遗迹,仿佛活化石,记录着前人关于自然、文化、科学的思考。

▕环翠堂·坐隐图(局部)

中国美院等高等艺术院校的研究学者,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建筑工作室的设计师,从艺术、科学的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为我们揭示中外园林的秘密,回答关于“什么是园林”的困惑。

▕威廉·皮特《蒲柏园林中的壳形神庙》钢笔手稿,年,大英博物馆

从美学上,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细枝末节,以造园者的笔记、历史文献、中西方绘画作品,还原造园思路,带你学会欣赏古典园林之美。

▕野口勇庭园美术馆中陈列的石料雕塑

从科学上,结合实例,分析古今中外园林规划中所蕴涵的物理学、人体工程学、自然科学、心理学、视觉等原理,领略隐藏在园林之中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与智慧结晶。

编者简介

杨振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艺术人文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与文化史、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与思想史、风景画与山水画等。译有《康定斯基回忆录》《批评的艺术史家》等,撰写与主编《沧桑入画》《自然之名》与“艺术世界”丛书等。发表有“滕固和中国美术史的现代写作模式”“王国维和中国现代美术史写作的思想资源”“自然与艺术:歌德与西方风景画中的一个观念”等二十多篇论文。

何晓静,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博士、讲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设计理论与实践、园林史论。

《游于园:园林的艺术世界》

上海书画出版社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什么是园林?

每一座园林,就像一个缩影、一个寄托,

细细诉说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的分分合合,

那些发生在园林主人、设计者与居住者之间的故事

那些关于美学、科学的园林营造理念

这本《游于园:园林的艺术世界》将为你一一解答。

实拍书影

相关推荐

赵孟頫“古意论”的思想不仅是他个人艺术思想的精髓,也是元代最重要的艺术理论之一。纵观其一生的艺术创作,不难发现对于“古意”的孜孜以求始终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应该说这种思想是赵孟頫开始学习绘画时就已经建立的观念。生活在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初的赵孟頫,必然寓目了不少如今已不存世的古代作品,他是如此的好古,一定会吸收古画中的精髓以丰富自己的画艺,作品中势必会带有古画的踪迹,或许还正是因为他的努力而使高古的画风得以保留传世,因此不妨将他刻意师古的作品作为桥梁,以此一探六朝与隋唐时期中国绘画的些许传统画法,也由此对于赵孟頫绘画中的“古意”作一番释读。中国绘画名品《赵孟頫秋郊饮马图幼舆丘壑图》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书中收录了赵孟頫两件不同时期且较有特色的作品,从中也能看到他对“古意论”的实践意义。一件是人物鞍马与山水相结合的《秋郊饮马图》,另一件是人物与山水相结合的《幼舆丘壑图》。前者属其艺术成熟期作品,而后者属于早年的探索阶段,两图都属于“习古”的典范。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