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发展 >> 正文 >> 正文

苏州古典园林之网师园

来源:园林 时间:2025/7/20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园名“渔隐”,后来在乾隆年间改名为网师园,“”网师即渔隐”,志在标榜隐逸清高的。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而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族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

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在《园冶》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网师园者,以清幽为美,以精致见长”。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网师园的特点。在园内,你可以感受到园主对于清幽、精致的追求。

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园林中的水是网师园的主题,建筑和植物都与水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水墨画般的美丽景色。小巧玲珑的建筑如半亭、竹外一枝轩等,通过缩小尺度达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体景点包括:

濯缨水阁:源自《孟子·离娄》:“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坐北朝南,可凭栏赏鱼。位于主景区水池南岸风景画面上的构图中心,是网师园的代表景点之一。濯缨水阁以游廊与园西连接,是园内临水的亭子之一,园内最高的建筑,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看松读画轩:一匾额曰:“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睛雪卷梅花”位于园林主景区北半部,是建筑物集中的地方。看松读画轩与南岸的濯缨水阁遥相呼应形成对景,其东为临水的竹外一枝轩,是集虚斋和五峰书屋与水面的过渡。

丛桂轩:取自《楚辞.小山招隐》“桂树丛生山之阿”,轩中的桂花树是秋日的代表。南半部的主要厅堂,其北面的黄石假山作为屏障与水池相隔。作为轩之西为蹈和管和琴室,西北为临水的濯缨水阁。

殿春簃(yi读四声):“殿春”,春末夏初。(簃:楼阁边小屋),旧为书斋庭院位于园林的西北角,是网师园的一处小景点,是一座小亭子,亭子内有一张红木圆桌和几把红木椅子,是一个休息的好地方。

尺度的缩小是网师园的一大特色,建筑、植物无不在以小见大。中景建筑的空间问题得到缓解,如“看松读画轩”取自: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位于彩霞池驳岸以北,由多棵古树灌木环绕。建筑群组的廊道互相连通,功能不同,风格迥异。建筑的位置和形式与园林中的山水相互呼应,如濯缨水阁和黄石假山相得益彰。

园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也是光与影的艺术。园林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如松、柏、柳、桂、竹等,它们的枝叶、树干、树影与建筑、水景、假山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幅光影交错的画面。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与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园林的美学

网师园小却精致无比,轩台楼榭,假山,老树,紫藤等等,园林中的水,平静,清可见人,池中不植荷蕖,至多也点到为止,水池中空无一物,这种留白的手法,符才是包罗万物的中国古典园林美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