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莫名地想去古镇走走,总觉得水有灵性,古镇有气息,看不完也赏不够。可现今凡是有些名气与姿色的水乡古镇大多商业气息浓重,抹杀了原有的那份宁静与质朴。想找一座人少而又古韵犹存的水乡古镇实在是不容易。
南浔,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原以为此地也不能免俗,未曾想这次不期而遇的旅行却成就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相识。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南浔就在灯火阑珊处,没去过的朋友不妨在这个新年长假里,带着家人去南浔转转。
初来乍到
南浔古镇主要分为北部、中部、南部。北部景区主要包括百间楼、张德江故居和一些尚未开发的古宅遗址;中部景区以南市河两边的南东街和南西街为主,有寺庙也有老宅,有小桥流水也有鸟语花香;南部景区主要是小莲庄和嘉业藏书楼等景点。虽然景区景点不少,但整个景区很紧凑,整个南浔游玩下来一天的时间是足够的。但是想细细品味南浔的味道,那还得静下心来慢慢逛。
南浔的房子有着浓重的徽派风格,高大的风火墙很有古韵。随便一户人家院子的门脸就很漂亮,又是石刻又是砖雕,细节做得非常用心。门楣上的砖雕与在宏村看到的大户人家堂内雕梁风格非常相似。走在街上,入眼的都是村民生活的写照,这些生活场景真实朴质,让人觉得亲近。
不经意间也会发现水墨画中也蕴有彩色。屋外的青藤将黑白的屋舍装点得清新靓丽,让人赏心悦目。老旧的窗棂在绿草衬托下也焕发出朴拙的美。相较于其他古镇,南浔的这一抹抹绿是那么的沁人心脾,将这座沧桑的古镇映衬得古朴而清新。
走马观花
南浔的桥不多,“身材”却很高大,站在桥上有更高的视角能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放眼望去,古意盎然!青瓦白墙,简单低调的色彩粉刷出摄人心魄的美!或许这就是古人说的“韵”吧。
街上有家御酒坊,店面挺大,但游客稀少,走进去里面别有洞天。里面是一个很大的酿酒作坊,一个个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品类的黄酒,很是壮观。作坊的中间部分是一个小院落,里面都是酿酒的炉灶,制酒工艺都是土法。
百间楼位于南浔古镇东百间楼河两岸。百间楼沿河蜿蜒而建,长约米,为明代万历年间的礼部尚书,南浔人董份所建。百间楼因两岸傍河建楼百间,又架长板石桥连接两岸故称为“百间楼”。
百间楼相传是有家大户人家,为娶媳妇,建了一百间楼作为嫁妆。百间楼临水而建,白墙灰瓦,气势恢宏又不失江南水乡建筑的婉约。现在仍有很多当地人居住,民风纯补,生活气息浓郁。徜徉在南浔古镇,身边既有小桥流水、柳绿花开的江南温婉,又有豪宅别院、大气盎然的北国气派。随处可见的马头墙有着不同的风景!越过这些美丽的高墙,进到院落之中,往往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座院落的主人刘悌青是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的第三个儿子,直隶省候补道员,钦加三品衔,房屋边上有一花园弄。花园弄的名称源自元末的南浔华家,因华家在此弄内建有一花园,故名花园弄。清代文字狱“庄氏史案”中的庄家也曾居此处,案发后房屋被毁,刘家就在此旧址上建造“悌号”。
刘氏梯号的主人刘旭沧是摄影家,年轻的时候拍了很多风光照和人物照。故居里有他摄影作品的影展。走进刘氏梯号,扑面而来的是苏州园林的布局,细致娟秀,客厅也是典型的江南风格,而到了后院却是一派西洋风格。刘氏梯号为面西的西式建筑,人称“红房子”,主人刘安,号梯青,正厅名为崇德堂,故又称刘氏梯号。走在小红楼中,不禁有穿越之感!
穿越历史
出了刘氏梯号,沿河游走,随处都是美景。河道中有很多乌篷船划动往来,偶然间发现一艘装饰喜庆装满聘礼的喜船。喜船之后,另一艘喜船船头立了位帅哥,岸上一众旗袍美女沿河缓行。原来这是水乡民宿表演旗袍秀,每天上午10时20分上演,看过江南风情的快闪表演,继续沿河前行,可以到达南浔著名的小莲庄。
小莲庄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属于南浔首富刘镛(字贯经)的私家园林、家庙及义庄所在,位于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北临鹧鸪溪,西与嘉业堂藏书楼隔河相望。内园是一座园中园,处于外园的东南角,以山为主体。仿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之意,凿池栽芰,叠石成山。外园以荷池为中心,池广约十亩,沿池点缀亭台楼阁,步移景异,颇具匠心。
刘氏家庙是小莲庄的主要建筑群,与园林长廊一墙之隔。家庙始建于年,于年落成,为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家庙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家庙正厅面阔三开间,明间进深五柱四间,次间进深六柱。正厅明间悬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的荣耀。馨德堂在家庙正厅的北侧,该堂为楼厅建筑,底层面阔三间,周转卷棚轩廊,楼上四周有宽大的周转廊,故俗称“走马楼”。馨德堂装饰十分讲究,门窗棂心都用硬木雕出钟、鼎、钱币等博古纹饰,四周用卵石瓦片花街铺地。后院树木参天,湖石叠峰,清静幽雅。
嘉业堂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隔溪与小莲庄毗邻,系刘镛孙刘承干于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新中国成立后,原书楼主人捐赠给浙江图书馆,现为公共图书馆和旅游景点。
嘉业堂藏书楼是一座中式建筑,坐北朝南,大门楣上“嘉业堂藏书楼”五个大字出于刘廷琛和笔。刘承干建藏书楼而要以“嘉业”命名,是因清末刘承干曾捐巨资助修光绪陵墓,宣统曾赐以“钦若嘉业”的匾额,他以此为荣,故以“嘉业”命名。楼呈“口”字形回廊式两进两层走马楼,整幢楼共计52间。藏书楼鼎盛时期的藏书全部为五十几万卷,号称六十万卷,共十六七万册,至年藏书仅存十万册左右。
江南巨富旧宅
“张石铭旧宅”是江南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建于光绪25年至31年。整座大宅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格局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群组成。张宅中的这条弄堂非常出名,叫做备弄,也称作避弄。长约百米,贯通南北埭主要供当时仆人日常进出,同时也作宅邸安全通道之用。宅子的第五进中,是一间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建筑风格的舞厅,据说主人当年时常邀请湖州名人到此举办西式舞会。
楼内设有更衣间、化妆间的豪华舞厅,地砖及油画均从法国进口,墙面屋顶由红色砖瓦砌筑。从壁炉、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铁柱等,均体现欧洲十八世纪建筑风格。楼前有一天井,载有两棵广玉兰,树龄已有多年。
回味无穷
夕阳西下,古镇被夕阳染红的那一刻也是古镇褪去黑白墨色的时刻。她那迷人的夜色即将呈现。华灯初上,南浔的色彩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从一幅幅水墨画,变成光鲜艳丽的彩色大片,中间只隔了一个日落。南浔的夜色明艳却不显妖娆,低调与静谧仍然是她扼守的格调。微风拂柳,镜花水月,古镇的秀丽令人惊艳得失语!难怪有人说南浔是能独守寂寞的,她能将如此大美静匿于世,着实不易!
南浔这份不动声色的美,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觉察、都能欣赏的,或许只有耐得住寂寞、稳得住性子的人才能有机会看到她和读懂她。
新民晚报记者沈琦华(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