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介绍 >> 正文 >> 正文

留住苏州古城面貌肌理苏文保迈出坚实一

来源:园林 时间:2025/6/6
刘云涛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23.html

日前,年度“苏州市区国保单位及大运河(苏州段)精密三维数字化建设和监测”项目验收工作顺利完成。作为留住苏州古城面貌肌理、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重要内容,该项目的完成意味着苏州已建成文物建筑精华库,在保存古城文化基因、赓续历史文脉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年,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通过实施“苏州市区国保单位及大运河(苏州段)精密三维数字化建设和监测”项目,将天香小筑、行春桥等众多文保单位,以及大运河文化遗产、轨道交通建设纳入科技文保序列,以数字化形式精准呈现古城动态保护的过程。

据了解,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摄影测量等先进测绘技术手段,对天香小筑、行春桥等文保单位的空间信息数据进行了留存,并绘制出精细准确的文物数字档案。同时,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监测方式,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的动态变化,以及轨道交通沿线重要文物点位的细微变动都能被准确捕捉,使得文物保护有了更为可靠、准确的基础数据。

本次项目中,国保单位天香小筑始建于民国初年,年由洞庭东山席家花园主人席启荪重建为花园别墅,由西式宅院和苏式园林两部分组成。中西合璧的天香小筑是苏州园林中最具时代特征的一座,由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存天香小筑珍贵的历史信息,文保所将它列入年度国保三维扫描项目,通过6个月的现场采集和数据处理,完成了由60亿个点云数据组成的三维模型,完整、精确地保存了天香小筑的空间形体信息。并由点云模型为基础开发了数字展陈模块,通过真三维场景再现天香小筑的空间环境,为游览者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该项目还生成了文物本体的平、立、剖图纸、BIM模型、正射影像图等成果,这些成果都为保护天香小筑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事实上,早在年,市文保所就已经开始提前布局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工作,到本次项目完成,相关国保单位均已联通手机端“云游”系统,市民仅需动动手指就能领略国保文物的风采。此外,该项目的数字化成果还可以对接VR、AI、元宇宙等技术,被开发成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创产品,实现传统文化活化传播。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文保所将一如既往地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科技水平,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更多可能,为数字文物、数字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苏报融媒记者王敏悦/文图片由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