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介绍 >> 正文 >> 正文

文创宋代园林中的藏雅与守拙

来源:园林 时间:2023/11/28

“亭台花木皆出其目营心匠,故逶迤衡直,闿爽深密,皆曲有奥思。”

园林自宋代起,其功能便发生了重要转变,园不再仅仅是宅居之地,更成为了文人雅趣、心性修养与艺术哲思的重要载体。这时的园林兼具藏雅与守拙,既是文士避尘嚣、隐自然的陶冶之所,也是文士与现实世界和解的方式。

园林之于文人,是港湾更是精神慰藉。百年一瞬,宦海浮生,命理穷达不可计,而园林可依可守:命达,园是身心休憩之所;政穷,园作退守独乐之用。

沿着历史的脉络,漫步数字园林

与你一起

从典籍的字句中感受宋代文人对园林的执着

并跟随他们的脚步

去探寻宋代园林中的藏雅与守拙

01:59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在中国古典文献资料中留存了大量关于园林形成、发展以及鼎盛样貌的历史痕迹,这些典籍中的园林大多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的古代典籍成为了古代连接现代的重要载体,带领大家纵览古典园林的历史变迁,感悟自然人文的和谐统一,走进最形象的中国园林。

从中唐到北宋,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变阶段,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释都处于一种蜕变之中。从两宋开始,文化的发展处于一种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宋代诗词已全无盛唐时期波澜壮阔的气度,主流风格已转向缠绵悱恻、空灵婉约。忧患意识虽然成就了许多爱国主义诗词作品,但是大多数题材还是茶酒书画、树木泉石。园林诗词成为宋代诗词一大类别,文人通过对山水泉池、花木草虫的细腻描写寄托情怀。

文人、士大夫摈弃俗务,远离凡尘、清静恬淡的生活追求构成了他们的人生哲理和行为模式。由于政治生活抑郁不得志,因而隐逸思想成为他们摆脱这些痛苦,获得心灵慰藉的方式,陶渊明、白居易也就此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榜样。

到了宋代,文人园林已经成为私家造园活动的一股巨大潮流,占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还影响着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风格特点大致可概括为:简远、疏朗、天然、雅致。

司马光的独乐园因其在“洛阳诸园最简素”而闻名一时。李成《山水诀》论山水画“上下云烟起秀不可太多,多则散漫无神;左右林麓铺陈不可太繁,繁则堆塞不舒”,而《宣和画谱》则直接提出“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的主张。

△艮岳立雕模型(局部)

文人士僚清高、文雅,因而他们建造经营的园林事实上则为其人格物化的体现,故园林的景致多呈现雅致的文人化风格。

△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两宋时期在艺术、文化、地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开拓性的造诣。文人们开始将大自然的风光景致提炼至卷轴画、古诗词中。崇山峻岭、潺潺溪流、袅袅云雾、楼台亭榭,亦实亦虚的画面让宋代文人受到启发,园林也因此受到启发性。自此,文人品质与自然山水开始彼此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造就了宋代独有的文化特色。

例如,当时的庭院内普遍种有大面积的竹子,以此来象征庭院主人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竹,象征着生命、正气、长青不败,竹影清风,成了园林中最雅致的景。据文献《洛阳名园记》中记载,共友19处绝大多数种竹成景。

△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局部)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两宋时期常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士僚,而园林此时则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因而在造景上也多带有个人志向,后来逐渐形成了人格化的风气。

典籍是我们进入到另一个时代的引擎,每部典籍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心血。从典籍中的园林里了解中国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根基,感悟造园家高超的造园技艺、体会中国园林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