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之美景
图片来源丨文人空间
喜仁龙称中国园林是“自然形式下的艺术品”。他认为,与自然的融合是中式园林的核心,也是其不同于遵循几何构图的欧洲园林和寂静幽深的日本园林的根本特征。他尤其重视以时间的目光来审视中式园林,他认为,中式园林依循大自然无常的变化本质,在时间的节奏中展现其无尽的魅力,纳千顷之浩荡,收四时之烂漫,是中式园林的基本法则。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朱良志
北京北海静心斋的局部视图
(狮子林)如同坐狮状的巨石。摄于年,当时园林正在改造。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年
中国园林,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与世界上大多数的园林相比更具想象力和创造性,或者说,更具艺术性。中国的园林并不是对自然的简单复制,既不单纯机械地依赖于已有的自然景致或山水构图,也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其进行大规模深度改造。中国人对于自然的深刻感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艺术思维和观念,然后通过园林这种形式表达出来。中国园林的意象塑造有着惊人的魅力和如画般的美感,这使其鹤立于世界园林之林,但这种意象也会随着复杂的人工造景的增加而减少。难以理解的是,中国园林鲜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如此造成的最好结果便是,中国的园林都有一种随性的艺术节奏。
这种自然主义的园林,在描述和分析的时候就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园林不同于遵循几何构图的欧洲园林和千篇一律的日本园林,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规避正规化的分析。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其构成要素及周遭环境强化激荡出来的自然韵律,而不是自身内部的布局设计和布景安排。描绘清楚这种自然氛围下的各种元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那些镂空的石头造就的生动斑驳的影子、轻缓的水流节奏、肆意盛开的可爱娇美的莲花,更不用说那些少数会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组成元素。这有些难以置信,其实无非依循大自然无常的变化本质。越是荒草丛生,这些构成元素越能冲破限制和束缚,从而主控整个园林。我们见到的大多数中国园林正是这种自由放纵的状态。
拙政园美景。这种造园手法叫作“框景”,框可方可圆。同时,这也属于欲扬先抑,先由洞门把视野缩小(也起到集中效果),走出洞门后豁然开朗。图为从拙政园的“别有洞天”望中园景色。摄/殷启民
古木交柯
留园的天井
石林小院
扫描海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