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优势 >> 正文 >> 正文

雍正对中国园林的贡献一

来源:园林 时间:2022/5/19
医院订阅哦!

雍正在位十三年(-),对于那些有关朝政的事,在此不论及。本文侧重论述这位皇帝文化艺术领域的成就,尤其是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独创见解和做出的杰出贡献。

胤禛四十岁以后才承继皇位,从幼年到中青年这段宝贵的岁月,他潜心学习,充实自己,为日后大展宏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胤禛自幼勤奋好学,涉猎百科,他除了精通儒家经典,对佛、道都有深入的研究,对星象、占卜、堪舆等杂学也钻研过。尤其偏爱文化艺术,在书法、陶瓷、园林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

胤禛深受康熙影响,四十余年的皇子生活,潜心于读书、研经、作诗、习字。他曾泛临历代法帖,摹学二王、颜真卿、蔡襄、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诸家之作,他善于模仿和体会,又能融会贯通,得到父皇康熙的嘉奖。

雍正对陶瓷艺术特别爱好。明清青花瓷在元青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康、雍、乾三朝比明代又前进一步。其中以雍正时期瓷器最佳。这与雍正亲自参与和钻研分不开。他不仅依靠唐英驻守景德镇瓷厂与众窑工一起钻研烧制瓷器,还在北京专门设置再加工的瓷窑,亲临指导,事无巨细,都要过问。

雍正时期的陶瓷能出类拔萃,归因于雍正能将中国固有文化艺术融合到陶瓷领域。在瓷件上赋诗一首,加强其文化氛围,更能提高瓷件的意趣。瓷件上题诗源于康熙,但雍正制作瓷件极为严格,造型、瓷质、釉色、绘画等都出自名家。

在圆明园经营上,雍正为中国园林艺术作出不少成就。中国山水,中国园林,讲究的是诗情画意,是直观的美衍生而来的境界,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模式。敦煌的飞天是想象中的宇宙,张大千的泼墨山水是大千世界的名山大川,有滚滚东流的长江,也有直插云霄的天都,气壮山河,目不暇接。中国古典园林,有以抒情为主题的江南私家园林,是园林中的小家碧玉。有讲究气势的北方皇家园林,像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和圆明园等。具象空间虽有大小之别,抽象空间不存在大小差别。所谓咫尺天地,可以放大到无限的天际。这种哲学概念源于几千年前,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结果。儒道释各家的哲理概念离不开人,是以“人”为中心,为各种人服务的哲理。

儒家是孔子创立的学派,儒家倡导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讲究天命观,天是宇宙,是一切力量的源泉,人必须顺乎天理,才能天人合一,走向和谐。

儒家的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象征高尚的人格,水象征学而不厌,陶冶自我的决心。对和谐社会的理想,得听命于天。这种天命观的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利用。天子自命是受天之命来统治众生的。儒家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能在当朝的天子治下才能实现。历代怀才不遇的儒生,大有人在。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只得退居山林,韵诗自娱,总算给后人留下不少名篇。

这些诗篇用比兴、寓意之笔去抒发自我的情怀。陶渊明隐居村野,写下千古绝唱“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超然物外的心态,求得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脱一切苦闷与烦恼,步入理想世界——陶渊明所追求的“世外桃源”。雍正在圆明园内特意仿“桃花源记”的境界,规划“武陵春色”,用心良苦。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是意境,是意想中的最美环境,这个最美环境不是静态的,是暗藏在自我思维动态的空间里。所谓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是也,中国古典园林之妙,妙在把自身置于咫尺空间之中,用思维去遨游、去品赏,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中国园林常安排一些曲径通幽小空间,目的是让游人静下心来,用心境去品赏,去领会。

释的一般概念是佛教,为适应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惠能(—)创立了禅宗,受到中国、东南亚、日本等地的欢迎,影响这些国度的哲学、绘画和造园艺术。我年轻时听梁思成先生讲课,常提到禅宗六祖惠能悟禅的事:“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海,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听了惠能悟禅的偈便将衣钵传给他。惠能手捧衣钵,马上离开了韶州,奔赴南方,创立禅宗。禅宗宣扬佛即众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心即是佛。置身于现实生活中,体验与自然环境的愉悦,便能达到禅宗的境界。梁先生讲这个故事是告诫学子们,要善于悟道。达到无物境界,美则美矣!

[文章来源]

北京圆明园研究会

[作者]

何重义

[摄影]

圆明园摄影月赛获奖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