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资源 >> 正文 >> 正文

明代文人如何通过园林文学实现名园不朽

来源:园林 时间:2025/7/9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www.yushiels.com/npxbb/npxlf/

“雅俗”之分使文人园林获得社会评价的优势地位,但无法解决园林兴废无常的现实,于是文人群体选择以诗文书写来保障园林的声名不坠。从历史现实而言,园林盛景难以久存。而明代文人在园林营建中投入大量心血,这使得他们对园林废弃的悲剧命运怀有更深的忧虑。

同时他们也注意到,虽然园林实体废弃,但后人依旧会在诗文中追忆兰亭、辋川等历史名园。这使得文人重视诗文的记录和流传作用,他们希望将园林的景致和自己的情怀寄托于诗文之中,即便园林实体湮灭,后人依旧能在文学作品中领略昔日风采。

一、文学书写与名园不朽

1、名园兴废倏忽的现实

园池盛景一面被世人所倾羡,一面又在历史长河不断湮灭,因此文人群体对园林难免怀有些许悲观意味。在明代文人眼中,石崇的金谷园、李德裕的平泉山庄和白居易的履道园等均成为了文化符号,它们是那些名重一时但又难逃湮灭的园林缩影。透过这些园林的命运,使后世园主对自己园林的命运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明人对于园林荒废的第一印象多来自元末战乱的惨像。在元朝末年,昆山顾瑛有园林“玉山草堂”冠绝一时。随着战乱开启,江南成为朱元璋、张士诚和方国珍等各路军阀混战的焦点。及至天下一统时,往昔的园池早已化为灰烬。刘嵩回忆为:“前年尘起龙沙北,万民林居总萧瑟。”王祎在其文集中记述家宅园林旧貌为:“吾之家居也,坐繁阴,临碧湍。水木之清华接于耳目而会于心者,无时不在也。”

王祎笔下的家园可谓清雅,林泉草木一一具备,太平年间享乐其中足称惬意。但这样的美好在元末丧乱中化为灰烬:“自兵兴以来,所至焚毁,乡井丘墟,而吾故居荡然矣。”据此可见元末战乱对园林的损毁之重。

园林废弃的主要因素是园主的去世,这种主人故去带来的迅速衰败,让文人在强烈对比中感受到兴废无常的悲剧意味。文徵明年少时曾跟随吴宽在学习,他当时亲眼目睹过名流云集于此的盛况。但是当吴宽故去之后,其庄园为侄子吴嗣业所继承。多年之后,文徵明故地重游时,目睹的却是这样一幅场景:

相君不见岁频更,落日平泉自怆情。径草都迷新辙迹,园翁能识老门生。空余列榭依流水,独上寒原眺古城。匝地绿阴三十亩,游人归去乱禽鸣。

文徵明作为“老门生”重访先师故居,却发现昔日冠绝苏州的名园不复旧貌,往来交往的名流均已不见,剩下的只有路上的荒草、空旷的宅园和兀自逝去的流水。诗句的结尾处,文徵明描绘出了一幅让人神伤的景象,草木丰茂、土地平旷的宅园里只有不知兴衰的禽鸟在鸣叫,寂静与喧哗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造成这种盛衰变易的直接原因是“游人”的归去,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园主逝去后无人为此地倾注心血。

2、诗文创作对园林声望的流传

相比于园林的兴废倏忽,诗文则可在吟咏之间千古不朽。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文学书写的传统。曹丕曾在《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因为文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才会有无数文人投身其中,“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自传于后。”作者一生的才华和精神都会熔铸在文章之中,即便逝去千年,后人也能借助文字与之神交。这份跨越时空的联系使得作者在历史沉浮中获得了不朽的地位。

园记诗文提供了想象的素材,后世的读者和文人则在阅读中对园林形象进行不断修补和美化,甚至是二次创作。人们一面追慕于文辞华美,一面又在畅想诗文书写下的昔日盛景。在这一过程中,文学的园林逐渐取代了实体的园林,在社会和历史上获得了显赫的声望。

二、诗文书写对园林文化意义的发掘

当园林诗文的创作蔚然成风后,文人群体需要进一步发掘园林的文化意义,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园林的传颂终究也意不在园林。跟这些费尽心力筑就的园林捆绑在一起的,是主人的平生志趣、人生图景,这才是使园林具有鲜活的生命、独特的魅力的部分,也是园林的意义所在。所谓“物不自美,因人而彰”,社会对于“名园”的判定并不在于那些花草、水石、建筑的布局,更在于生活于园林中的人。

因此,人们对于园林的评价有时不在于园林本身,而在于园主体现出的功业和道德等文化意义。这既是一脉相承的传统,也是文人所遵循的价值判断。不论是对人物、事物还是作品,其文化意义都是比实体更为重要,更值得称颂的对象。园林文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掘出园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使园林成为道德和功业的象征。

1、对园主功业的称赞

长期以来,园林被视为园主道德和品行的外化象征,园主的声望会影响园林的地位。宋代的洛阳名园荟萃,王公贵戚的宅邸罗列其间,“往往极侈丽之观。”但对于游人士子而言,“独以不到此(范仲淹园)为恨。”这种引以为憾的原因不在于范仲淹的园林如何奢侈壮丽,而是因为“范公文章政事震耀一世,其地为人多爱重。”无独有偶,司马光的独乐园也因其德行文章而“洛中诸圃必以独乐为重耳。”

可以说,文人群体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和科举为官的权力优势,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