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决定人精神状态与行为的空间,还是引领人优化生活方式的场所,居住的本质和深层意义将引领你进入某种状态,确定与之相关的架构和内核。
我们曾分享过小隆的自宅,他通过光在一日之中变化的轨迹勾勒住宅的模样(点击这里跳转阅读),当他收到一位景观设计院长——石先生的邀请,他又要如何去构建他人及家庭想要的生活?
自述/小隆
石先生是一位有着园林景观专业背景资深人士,带领着一家设计院,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
那天和他在工作室聊起关于居住,我记得他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谈起他对于江浙园林庭院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这让我意识到园林对于有着景观设计专业背景的石先生来说拥有每种意义。
▲石先生家的长条餐桌
而当谈起家庭,石先生言语间尽是家庭对于他的重要性,他所倾注的情感也自然不言而喻了。
第一次和石先生去看现场,推开入户门,超大的进深令人印象深刻,从入户门到阳台,光线渐渐明朗开阔。
▲石先生家的房型中,12米的超长进深,是小隆着手设计时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我们在阳台的位置发现前业主留下的一座假山,假山背后几颗稀疏的竹子,我对石先生开玩笑说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这座假山和宅子就是等着和有着景观园林背景的你相遇。
开始动手设计时,那段12米超长的路径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这段空间路径将意味着业主从入住居所的那一刻开始,每天都将往返于这段12米长的日常公共旅程。
我无数次在现场/在脑海中反复的往返于这段长达12米的路径,体会着它的明暗、它的空间感受、它的旅程心境,思考着三口之家每日在这段关于家的公共旅程所发生的关于生活的故事和行为活动。
经过精心的梳理,最终我确定在这里建立一种空间秩序,它的秩序演变将追随着这段长达12米的空间路径,通过不同空间类型发展带着循序渐进的变化与递进,以功能和行为活动演化为四重空间,带来一系列多元的可能性。
从实-虚-空-园的空间走向
(实体空间--虚体空间--空空间--园林空间)
一种从内到外,从空间到自然的发展
▲小隆的手绘
以集茶室/临时客卧/冥想为一体的实体空间为第一重
以书房工作空间为主体的玻璃虚体空间为第二重
以起居和餐厅为主体的纯空空间为第三重
以庭园自然为主题的园空间为第四重
每重空间它的呈现形式、明暗变化、空间感受、材料质地、场景氛围、行为活动都将不同,但总体围绕着这条12米关于家的公共空间路径。
▼
石先生家的平面图
01第一重实体空间
作为公区最私密隐秘的空间,入口台阶作为一种进入空间的铺垫和仪式,渲染了茶室的静谧、隐秘性和仪式感,它提供了一种独处和冥想的空间。
02第二重虚体空间
作为衔接实体空间与空空间的过度,功能为书房纯净的玻璃盒子在实与空之间的地带起着分隔而统一作用,就是那种微妙激活了空间,与相邻的不同空间组合成一种空间关系。
▲透明的玻璃体书房独立分隔却又让起居室保持着整体开敞的空间感
▲空间的融合与分隔同时并存,书房的可见性成为和孩子隔着玻璃玩游戏交流的一种趣味
03第三重纯空空间
作为起居和餐厅空间从属于居所公共性最高的空间,必须解放和保留。
石先生说很喜欢在家偶尔处理工作和构思提案时,有时候抬起头,加入在客厅看电视的太太和孩子之中,放空一阵自己的思绪,沉浸于家的氛围。
当空间走到这一步,再往前必将走向自然。
04第四重庭园空间
庭园的属性已是无限介于自然,那如何构建一座庭园,当我们漫步于传统苏州园林,庭园本身是具有极高人文素养的政客和文人用以寄情山水人文情怀的一种无限接近于自然的方式。
园林的本质是一种存在着有型外围边界,而在内部呈现一种山水和精神世界。
因此庭院的围合一定是高于人的视线。
高层建筑栏杆的规范高度为1.15米。那么在其中构建庭园的有形外围边界不能超越它的尺度太大,否则将影响相邻以起居和餐厅为主体的第三重空空间的视线与光线感受。从人体工程学来讲,我们必须降低人的视线高度。
人与庭院的关系通常以两种方式存在:游走和坐看。日本作庭家重森千青说:“鉴赏庭院的位置十分重要从房间里看还是从走廊里看又或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看是移动着看还是站着看或者是坐着看视线的上下浮动会形成多种多样的视点从多样的视点来鉴赏庭院尤为重要”。
这种不需要大规模的移动,只需从室内座位上固定的角度鉴赏庭院与框景结合叫做坐观式庭院。
我们白日奔波游走于大千世界寻求着我们向往的源流,回到居所一方庭园供我们坐看风景的变化、山水的写意、自然的流转,休憩。
确立“坐看”的方式之后,我们几乎确定了人的视线的高度在1.1米位置,那么(部分)庭园的有形外围边界的高度便可确定为1.3米,高于人的视线高度,人便归于庭园内部世界。
于是,在起居或庭院之内坐观坐享一方庭园世界,山水写意叠石修竹。
项目名称:景观设计院长之家
设计单位:大晓建筑工作室
建筑师:隆文超
团队成员:梅群王正东金麦子
完成时间:年末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