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图片 >> 正文 >> 正文

闽南园林淡雅质朴的园林风格

来源:园林 时间:2023/2/25

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闽南文化不断挖掘、弘扬、创造,经过宋清明三次发展,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带来的伊斯兰教文化和欧洲商人与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化,使闽南地区文化得到发展。在吸收了异域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融入到本身的文化体系中,使闽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个性。作为闽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闽南园林文化历史悠久,自成一体。从唐末开始,由中原人士带入,在宋代达到鼎盛,到明代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格,及至清末又融入了一定的西洋元素,从而形成了以私家园林为主要形态,贴近社会生活的闽南园林文化。闽南园林发展历程据史册记载,盛唐时期闽南就有关于园林的记载。盛唐时期陈黯、薛令两位名士在厦门岛内定居,始建园林。泉州水上园林“东湖”和文圃山(现厦门海沧)晚唐进士谢修的山谷隐居园林“龙池”则是这一时期闽南园林建筑的代表。五代时期,中原政治动荡,许多被前唐政治抛弃的王公贵族为避战祸,迁徙福建,当时王延彬主治泉州,他按照中原园林的做法,在象峰兴建了云台别馆,接纳了这批精神无所寄托的落魄贵族,从此,云台别馆内,歌台舞榭,名噪一时。宋元时期是传统闽南建筑风格孕育的时期,这个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闽南地区的经济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普通民众的经济状况普遍提升,传统的砖瓦屋进入寻常百姓家,私家园林开始兴起,闽南园林建筑也迎来了鼎盛时期。不管是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等权贵,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有意识地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泉州人家多花园,占地甚广……至正二年(年)摩洛哥人依本·巴都在他游记里的表述也客观印证了当时存在的这种风气。明初时期,受海禁政策影响,闽南的经济逐渐萧条,园林建设向小型化、家庭化转变,代表园林有黄景昉的欧安馆、詹仰庇的笋江水榭等。明朝万历年间,工部尚书何乔远晚年回到泉州后,在北郊建造了名为“镜山山房”的私人园林。何乔远根据自己的造园经验,结合泉州的自然、人文特点,提出了营造园林的“五因”原则,即“因山、因水、因树、因石。且又因先人之居,不为无因”,标志着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的成熟定型。闽南园林建筑特点闽南的园林与中原的园林文化一脉相承,初唐至五代时期,中原的王公贵族移民闽南,带来了中原园林艺术,这一时期的闽南园林建筑规模宏大,充满奢华贵气。宋元时期,闽南园林慢慢走向民间,元初,私家园林已成普遍之势。明初的海禁令让闽南的园林建设日趋小型化、家庭化,风格特色显得更为明显,突出了淡雅质朴。清代中期后,闽南人对外交流频繁,中西文化相互渗透,使得闽南园林建筑多了外来文化元素,呈现出一种混搭的中西合璧风格。可以说闽南园林既有坚持传统的一面,也有不断吸收新技术的一面。所以它的发展历史本身就充满了传承与创新。相对于北方园林的大气,苏州园林的大家闺秀,闽南园林的特点是小家碧玉,淡雅质朴。闽南园林风格成型后大都以宅园为主,一般为闽南古大厝的附属园林,所以规模较小,常以全宅休息、娱乐的场所出现。构建筑物是闽南园林建筑的重要元素,它的形式主要有:楼堂斋馆、亭廊轩榭、坊塔桥院、拱门石埕、石栏凳几等。特点是小巧精致,平面布局自有灵动,立面变化活泼丰富。建筑材料及其所呈现的艺术效果是这些园林建筑最直观的形象。石材是最具闽南特色的建筑材料,在闽南传统建筑中,石材不只运用在雕刻上、装饰上,更有整栋建筑完全用石材的做法。闽南盛产白色花岗岩,质感均匀细腻,强度高,适宜承重和雕刻,所以在传统的闽南建筑中运用得十分广泛,它也是闽南园林营造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另外,红砖、红瓦、红壁砖、白石、木构等也是闽南传统园林建筑最鲜明的材料。说到闽南的传统建筑,大众的印象多为红砖、红瓦、白石、双曲屋面、燕尾脊等,而“红色”则是闽南传统园林建筑的标志性颜色,这种颜色给人非常鲜明的视觉冲击和印象记忆。不管是民居建筑、官式建筑还是宗教建筑,红砖、红瓦、白石、双曲屋面、燕尾脊都是这几类建筑共有的特征,出砖入石、雌虎脚、石雕、砖雕、泥雕、堆剪则是特色的营造工艺,在园林设计里,这些材料与工艺的运用,强化了闽南传统的特色,是区别于中国其他地方的最直观的风格元素。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闽南传承自中原的历史传统,并部分吸收了来自异域的文化传统,逐渐形成本土的特色。下期继续讲解有关闽南古典园林的实例以及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建造风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