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中联建设李海文一辈子做好建筑一件事央广

来源:园林 时间:2022/9/10

30年前,他是工地上的一名施工员,起早贪黑搬砖、砌墙、看图,还要帮师傅拎水;

30年后,他是行业领军企业的董事长,持有建筑高级工程师证书,拥有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华丽转身,改变的是展示自我的舞台,不变的是初心。

他,就是江西省中联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文。

潜心耕耘蓄势待发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了建筑业的春天;20世纪90年代初期,住房商品化掀起了建筑热潮。

李海文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幽兰镇青塘李村,年,20岁出头的他来到一家建筑公司当学徒,为的是增加一门技能,让家人填饱肚子。“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要去吊线、砌墙,师傅看图纸,我也凑上去‘偷学’。”那时候,这个勤奋又机灵的小伙子还会主动帮师傅拎水、干杂活,为的就是能多学一点,避免“打死工”。

凭借着吃苦耐劳、好学勤奋、持之以恒的劲头,以及对建筑行业发展的信心,李海文从学徒、施工员、技术员,干到了技术管理、建筑管理的岗位,用15年的“潜伏”,为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蓄积力量。

时间进入21世纪,国家逐渐开放户籍政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建筑业大发展迎来新高潮。站在“风口”之上,李海文凭借着敏锐的“嗅觉”,不断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发展机遇。“这个时候个人成熟了,做的项目多了,管理经验丰富了,感觉很有底气,以前是给别人打工,这时就想着要做一份自己的事业了。”

腾笼换鸟华丽转身

年,原江西省宜春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破产改制,李海文觉得“机会来了”,他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在原公司基础上成立了江西省中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一方面融资相对困难,融资渠道窄、规模小;另一方面垫付资金、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资金回笼慢,不能按期支付工程款,就像是“在钢丝上跳舞,”稍有不慎就会被拖垮。

李海文强调一个“稳”字,“不管利润多大,坚决不做全垫付项目,要挑选付款有保障、比例好的项目,”从目标项目的确定、投标、到实施、组织管理等等,李海文都亲力亲为把控每一个细节,每天早上六七点就起床,不到晚上十一点不回家。当时,公司仅有70多名管理人员,大会小会,李海文都会再三和员工强调,“一定要稳扎稳打,不打盲目的仗”。

那时候,公司每年能做成十几个亿的项目很满足了,量虽少、贵在精。经过多天的“精心雕琢”,宜阳大厦建成了,这座18层的政府办公大楼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是江西省宜春市当时建筑面积最大的大厦,堪称宜春第一楼,获得了年度江西省优质建设工程杜鹃花奖,也让江西中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炮而红”;此后,宜春文化之窗等相继竣工,分获省级建筑类最高奖项,成了当地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升级扩能再上台阶

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随后,李海文再次展现出前瞻性眼光,带领公司做成了“两件事”,一是从宜春市迁址到省会城市南昌;二是升级公司的资质等级,使其具备承接国家大型建设的实力。一系列重要决策将公司推入了快速成长阶段:主营业务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民用建筑拓展到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公路、水利电力等多项工程;从单纯施工延伸到设计、施工、装修、机电、交付全产业链条;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在省内外设立多个分公司,管理人员增加到了多人,各级各类建造师、专业技术人员纷至沓来;国家级、省级工法,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层出不穷,主编了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而李海文个人也于年度获得全国施工企业家荣誉,-年连续三年获得南昌市建设行业优秀施工企业经理称号。期间,他一刻不放弃学习,参加了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学校进修,攻读了江西财经大学MBA硕士学位,不断汲取新知识,探寻品牌、营销、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奥秘。“以前就只知道拉车不知道看路,学习之后拉车看路就能结合起来了,”李海文说。

走出国门放眼国际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眼下,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建筑业产能过剩,发展步伐逐渐减缓。“一带一路”成为了新的发展契机,李海文又一次抢抓机遇,带领公司先行一步走出国门,在越南、非洲等地开疆扩土。他说,“公司发展要有全球思维,认清国际发展的大形势,才能找到新的市场,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诚开金石、心力致远”是企业精神;“一辈子做好建筑一件事”是李海文的“初心”,他说,“这是一个强者越强的时代,只有守住‘初心’,不断提升实力、抢抓机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