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园林长期以来一直是住宅和宫殿建筑的组成部分,作为居住区的延伸。作为举办文学聚会、戏剧表演和想象郊游的首选场所,花园的设计通常遵循绘画中使用的相同构图原则。作为理想化的风景,园林经常从画家最初设想的文学主题中汲取灵感。不仅经常聘请画家来设计,而且随着园林逐渐被认同为其居民的品味和个性,艺术家们也被要求创作理想化的园林画作,作为象征性的作品,旨在反映主人的性格.
学者工作室和静修处
园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的名园——以绘画和诗歌为纪念——常常为后来的园林设计师提供灵感。南宋李结《西塞渔舍图》中,他在对自己的养老场所想象描绘中,结合了对唐代园林文学和绘画参考。他采用了蓝绿色的调色板,并创造了一种对自然纯粹的向往。单色草图传达了他们朴素简约的理想。文征明(–)《拙政园》提供了另一个例子,与其说是关于实际的园林描绘,不如说是关于主人的正直和谦逊。
《湖庄消夏图》
《王羲之观鹅图》
《草亭诗情》
《盆菊幽赏图》
《西山草堂图》
《拙政园》
《陶渊明诗意图册》
《桃花渔艇》
《消夏图》
文学聚会
园林的主要社交功能之一是作为文学聚会的场所,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在这里庆祝季节,欣赏音乐或观赏稀有的古物,然后创作诗歌以纪念。这种社交聚会被称为雅集(雅集,GracefulGatherings)。中国历史上有几次非常有名的社交聚会,其中之一就是兰亭的优雅聚会。这是公元年王羲之为庆祝春季净化节而举办的一次聚会。11世纪后期,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和其他几个人在西园聚会。都是当时文艺界的重量级人物,在中国文艺史上都有各自的重要地位。15世纪中叶,在杏园举行的一场聚会,有九位最有权势的官员齐聚一堂,享受绘画、诗歌和其他精致的追求。士大夫们喜欢这样的场合。
《文苑图》
《春游赋诗图》
《明谢环香山九老图卷》
《杏园雅集图》
《兰亭修禊图》
《十八学士图》
僻静的寺庙
园林艺术还运用于寺庙设计当中,忙碌的城市居民可以在寺庙处找到精神和身体的寄托,享用简单的素食餐点、冥想、谈话和在风景中漫步。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元代画家王蒙《夏日山居图》,寺庙静处设置在一个令人敬畏的景观中。这幅画的自然等级秩序井然,最终形成了一座高耸的中央山峰,旨在隐喻皇权的崇高。
《夏山图》
《早春图》
《晴峦萧寺图》
亭台楼阁
中国山水向来具有人文维度。因此,建筑元素,尤其是亭台楼阁,是传统山水画和园林的典型特征。在园林中,亭台楼阁确定了观赏风景的主要有利位置;它们还可以作为景观设置中的焦点。
17世纪末、18世纪,以多板屏风为装饰的屏风运用在宫殿建设,历代著名宫殿的景观非常精致。
《水殿招凉图》
《秉烛夜游图》
《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三月赏桃》
传统的中国园林旨在唤起一种置身于更大的自然世界的感觉,以便居住者能够捕捉到在景观中漫步的感觉。园林岩石的组成被视为山脉和高耸的山峰;微型树木和灌木丛暗示着古老的树木和森林;小池塘或泉水代表强大的河流和海洋。换句话说,园林在我国古代历史的缩影中呈现了更大的自然世界。大量五颜六色的栽培花朵、规则几何形状的花坛和奇异的景观(如凡尔赛宫花园)都被避免,以符合重新创造实际景观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花园的风景会随着光线和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构成了花园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吸引所有感官,而不仅仅是视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