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发展 >> 正文 >> 正文

珍贵的历史,珍贵的友谊谈谈我们赣州联中

来源:园林 时间:2022/12/31
北京中科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珍贵的历史,珍贵的友谊!

同窗情谊地久天长

谈谈我们赣州联中一九四五级

田信恩朱静娴胡宗海洪懋如

提笔拟稿,首先想到要感谢俞沧泉老师和其他许多位校友,正是他们长期不懈的付出,使我们赣州联中的同学们在分别六十多年后还能继续保持联系,倍感亲切!否则,如果没有这许多园丁的辛勤培育,这朵朵友谊之花可能将日益枯萎了。

我级同学中多数人从经费上积极支持办好通讯,但在投稿方面相对较少。这次,干脆对一九四五级的级友变迁状况作一比较广泛的报导,供级友校友们选阅和回顾。

一、在校时期

顾校长在赣州办学三年。我们从民国三十一年读到民三十四年,是读完三年高中的 班级,我级投考大学的升学率如何,最能说明赣州联中的教学水平。可资欣慰的是我级许多人来自敌占区,深知穿越日寇封锁线,出死入生,长途跋涉才换来的读书机会该有多么难得!我们奋发图强,白天认真听课作笔记,晚间聚齐在教室里复习,几十人共用一盏汽灯,安静得只听见微微作响的汽灯嘶嘶声。我们分秒必争,没有辜负校长和教师们辛勤培养的一番苦心。

民国三十四年夏赣州联中停办时,我们也高中毕业了。接着大部分考入江、浙、赣、皖四省最 的厦门大学,学医学农的则考入中正医学院和中正大学,可说是百分之百地如愿以偿。此后一年,复有罗灼寰、朱静娴、胡宗海、陈鸰、张景鑫、吴慎良等,为了能在更好的师资条件下学习,再一次不辞辛苦北上数千里,克服交通阻滞等困难,到北平、天津入读北京、清华大学及南开、燕京大学。

如上所述,我们在联中时深知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刻苦学习是谋求日后更好地报效社会。这就是我级同学在校时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记忆。

其次,齐心协力共渡时艰,关爱集体多作贡献,是我们在校时的统一行动。

我们班级先后有过八十余人,但多数中途转学或辍学,读完高二时从一张照片上计数有五十三人。民三十三年冬随校迁寻邬县的大多是江、浙、沪地区流亡青年。我们这批战区学生三年期间一致行动。白天在同一教室听教师授课。一日三餐都站着吃那最简单的饭菜,夜间一起在百多人的双层,大寝室里挨臭虫、蚊子的叮咬,还一齐穿越校旁的城墙小门洞去逃警报,一同去贡水的江边游泳、擦身或洗衣。相互关系比之亲兄弟还更紧密。我们积极投入学校生产互助社分配的工作,去伙房帮厨、刻写蜡纸、外出担任家庭教师、去盐务局抄缮档案资料、在校后城墙旁开荒种菜、养鸡,甚至在夏季去公园里茶社充当服务员等等。

还有一批流亡学生经校方申请,获得了参加四三年、四四年高中毕业生两届虎岗夏令营为期四周的军训,免费的伙食比学校里好得多了,但也带来了一身“骚”(解放后须向组织上交待参加过程并接受审查)。此外,我们班还自发组织起来,历时一个多月在学校后院挖出一条深一米长三十米的防空壕。学校于一九四四年末迁到寻邬县后,我级又在校门前修整5米加宽的大道,并将之命名为“铁骑路”(“铁骑”是张国生老师为我级定的级名)。初到寻邬时不能正常上课,我级又有同学出去采访当地民俗、风土人情及县立中学教学环境等,编写成《寻风》小报往外界分发,加之学校还在县礼堂演出四声部合唱,县长看到听到后称誉这在当地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并派人送赠印制小报所需的蜡纸。

其三,在文体活动方面,音乐与体育在我们联中是称雄赣州的强项,我级则更擅歌咏合唱。民国三十二年冬南昌葆灵女中来新赣南大礼堂公演《哈里路亚颂》,程宗英、钱之富、马安璞、蒋毛生、殷寿征等都是合唱队的主力。另一次演唱会上周雨瑞独唱英语古典名曲、音色优美而且高亢入云,令人久久难忘。体育活动在我校的强项是游泳,主力军为一九四七级,全市米游泳比赛时陈明格荣获 ,另外几个好名次也出在他们班。我们级程宗英、蒋风起、李身钧等则是校队篮球主力。女同学中余散蕴十分突出,几乎无所不能。一次在赣州全市自行车比赛中她 ,可惜速度过快,在拐弯时一跤摔倒,没能当上 ,反而受了轻伤。

第四,政治、宗教方面,特别是政治,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很大,要多说一些。

先谈宗教,赣州联中的正式名称冠以“基督教”三字,是由于抗战期间江、浙、赣、沪等基督教兴办的私立中学因经费困难而联合办学。校内有一批来自家庭信奉基督教的子弟,以及原先已经信教的学生,他们自发成立了“基督徒三一团契”,每周搞一次查经活动。校方对学生的宗教信仰并未加以引导或宣扬,四五级则都有不少虔诚信徒,如厉一飞、蒋毛生离校后专习神学,以后被封为牧师;钱之富、马安璞大学时习医、药,都在教会作义工,并被推荐为长老。此外如杜文伟、程宗英、高曾福等也都坚信教义。

政治方面,由于我校住处国府统治核心地区, 的官方报报纸只字不提共产党在抗日,我们这些刚从敌占区出来的青年,到赣州后政治上全被封锁,对共产党的主张矇懂无知,只听说要共产共妻,心存反感,政府却对我们抓得很紧,有过如下几次的“青睐”和“照顾”:

1、民国三十三年秋,地方当局在赣州考棚街墙上用大红纸张贴布告,将联中十八岁以上男生悉数列入甲级壮丁,要征召去当兵。此举是为了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派去缅甸对日作战)而施加压力。不久后省党部派来一名胡专员到校训话,指出现在的青年人不爱国,不当兵,蒋委员长气得要亲自拿枪上前线。第二天又来让大家报名参加青年军,顾校长含泪上台带头报名,台下学生不分年龄大小,全部上去签字。几天后,医院作体格检查,江西省同学有些躲开,回家不来学校了。外省籍学生,体检完了便在校内等着被召。未过多久,日寇突然攻打赣州,国军溃败,青年军招兵一事不再有人过问。我们这批准备去外国打仗的学生也随着联中母校迁去寻邬,此事不了了之。

2、民三十三年深秋,有一同学在我级晚自习时宣传说参加三青团好,考大学得分一样的要优先录取三青团团员。(编者注:现在也差不多…)之后班上同学二十余人集体去三青团申请和宣誓,每人领回一本蒋委员长的《中国之命运》,开小组会讨论过两次,还免费看了一场电影(参加三青团的活动仅只我级,未发展到其它班)。我们升入大学后不参加三青团的总甄别,亦即自动退团了。

3、我级的汪嘉贤及他级一人不习惯在联中食宿的艰苦,中途离校,参加政府的什么特训,误入歧途,以致在解放后遭到批斗清算。除此之外,较多情况是我们在进联中之前,曾住过政府的招训所(实际是收容所,但这一个“训”字在解放后就非同小可了),或有什么与国府接触等社会关系,免不掉在解放后要接受审查,甚者被控制使用,限制了才能的发挥。

至于进步力量对我们的影响,在联中时很少。许多级友不甘当亡国奴而背井离乡来到国统区,当然是有爱国心的驱动,反邪恶势力的正义感也较强烈。但对共产党则几近无知。我级朱光剑、胡宗海、罗灼寰等人曾参加校内的“读书会”。一个极特殊的情况是罗灼寰是我校的中共党员。他在中共地下党广东省委遭到破坏后奉命疏散隐蔽,来校后埋头读书,不从事政治活动,也未引起任何人注意。由此,也可想见当时国统区学生要求进步有多艰难。

第五、铭谢师恩。

在赣州联中求学,顾校长、俞沧泉以及汤马伟、刘和理、徐次达、陈学斌、沈瑞明等老师对我们悉心培育,使我们在高质量的师资条件下读书求知,进而顺利升学,真是何等难得!特别难忘顾校长克服诸多困难的办学精神。那时候,校舍问题得到蔡智传先生鼎力相助,与赣州青年中学合并而顺利解决。更难的是办学经费,全仗校长四处奔走,凭他的信誉向各地教会募捐得来。这在当时国内民众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国际上又遭日寇封锁的艰难环境下,即便很少量的钱也难筹集,何况全校数百名流亡学生一日三餐。教职员工资等长达三年之久的众多开支?!

顾校长爱国、爱青年,他辛勤奔波所换来的,并非局限于挽救青年学生免受敌寇奴化教育之苦。这里可加入一段田信恩的回忆:“我家贫困,读完初中进铁路局做练习生,鬼子兵侵犯浙赣路沿线时,流亡于闽北地区,进入招训所。很短期间便染上疟疾(当地称为瘴气,犯病时高烧不退,往往致死)、痢疾(严重时一天如厕几十趟)和坐板疮(疥疮的一种,臀部恶疮不停流淌黄水,不能坐下)三种恶症。在这濒临死亡的时刻,我姐获顾校长面允让我去赣州;见校医院收我住院半个多月,这才逐渐康复,逃过了生死存亡的一大关口”。

如今,我级同学都已年逾八十,回忆往事真如谚语所说“没齿难忘”,老掉了牙也记得抗战时期那艰苦岁月。我们永远感谢顾校长和俞沧泉等老师的培育之恩,同样,也忘不了当年同呼吸共命运的级友和校友们,真诚友谊,这才是 最可宝贵的!

二、分别以后

民国三十四年六月,我级在寻邬县读完高中,赣州联中也在此际迁往瑞金、长汀而宣布停办。同学校劳燕分飞各奔东西,或负笈升学或服务社会,相互间依靠信函维系联络。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后,刚离开高等学府的我们积极投身革命参加工作,共同经历了审干,镇反肃反,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除四害…共度三年困难时期和接踵而来的十年文化大革命。这么多连续不断的政治活动,让我们经受了考验。有所怅然的是,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这段人生最富活力的三十年,却已悄然无声地逝去了。

庆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召开,大刀阔斧拨乱反正,我级同学之间也开始恢复联系。厉一飞发挥他那“一飞精神”的靸性,持之以恒探询和收集级友们的下落,终于在八十年代中期制作出一张老师和级友近二十人的照片集影。之后又以他一人之力陆续编发了十四期“铁骑”级级友通讯。再往后,田信恩沿用同样办法出了十期通讯。一九四七年时,我们在上海曾有小范围的级友团聚,一九八五年八月抗战胜利四十周年时部分级友在上海相聚,这是我级同学四十年后的首次聚会。一九八七年十月,由胡惠然发起,邀请俞次达、汤马伟、徐次达、陈学斌老师及我级二十多名同学齐集上海,为四五级班主任张国生老师祝贺八十大寿。聚餐、献花后各位老师和我们一起去嘉兴,参观秀州中学,并游览了南湖。

一九九五年十月,我级第三次聚会在杭州举行,连同其他班级共46人参加,徐老师和汤老师也请来了。团聚地点选择在景色秀丽又十分清静的浙江茶叶博物馆。开会前王馆长亲自为我们这帮老人悬挂会场横幅,还让伙房制作精美点心招待大家。会后,我们又租了西湖里一条大船,集体游览三潭印月、湖心亭等景点(可惜汤马伟老师与胡宗海去湖边的六公园等候,船却是从 公园开出的,丢落两位师生),还去楼外楼饭庄品尝西湖醋鱼等美味,特别难忘的是秀州中学钟凡勇校长亲自参加老校友们聚会,还不辞劳累带上许多特产一粽子和无角菱馈赠大伙。这也是秀中母校校长与联中同学的 次集体会见。

一九九五年,是我级高中毕业五十周年。不经意间半个世纪已悄然逝去,同学们都有过不一样的经历。为此,我们精心制作了一本纪念册。

1、请俞沧泉老师用他九十高龄已经颤抖的手为我级书写了“半个世纪的深情友谊”九个字,而后制版、烫金印在封面上。

2、要求级友每人写五百字的经历简价,并附寄一张五寸彩照。

3、邀请徐次达、汤马伟两位老师写搞。

4、请联中校友每一年级有一同学寄给求学时的回忆,依次是谢瑞麒、凌信伟、田信鸿、陈明格和姚国祥。这本纪念册于七月份制成,印刷一百册,共八万余字及十一帧照相、图片,收入了校史、级史、校歌、级歌、校长、老师和级友的简介,回忆文章等。此外,将级友与老师寄来的彩照制作出五十本相集,级友和老师人手一本纪念册和一份相集,供作长久的怀念。

一九九八年秋,我级第四次聚会,地址是无锡。到会有徐次达老师及级友、校友四十余人。陈鸰和王国威远道从美国飞来,已故级友高曾福的老伴蔡骥从四川与素未谋面的级友们相见,真是何等亲切!这次活动得到蒋毛生夫人彭玉英的全力支持。借宿礼拜堂的客房不花钱;伙食请教堂的义工们代办炊事,节约而又美味;为我们安排了一间备有钢琴的大屋,请钱元富的夫人刘帼良伴奏,大伙儿把中学时代的歌曲尽兴唱了一遍;玉英还为我们出主意,从市区坐船游太湖,免遭汽车的颠簸。回忆起来,这应是我級最节省开支、最充满乐趣的一次聚会。

我级的 一次聚会,是年10月在杭州举行。多谢四四级姚鹏飞、张凤翔、陈皓校友为我们选择与订下了西湖岳坟旁的栖霞饭庄。由于年老,能够出席的同学显著减少。难得的是只在联中读书一年的周雨瑞,却带上轮椅和护士小张从上海赶来赴会,使大家深受感动。聚会期间除叙谈和近距离游览外,我们还去探望因病难以到会的杭州级友钱崇沏,并摄影留念。

在这以后,级友们多数人已经年届八十高龄,不宜再作长距离的聚会活动。日常生活大都安居在家读书看报,阅览照片和校友通讯,哼唱旧日歌曲与看电视,从VCD、录音带以及电视音乐台欣赏所爱的音乐,给往日同窗好友与亲属打个电话互通消息,或是有规律地作些散步,体操等运动。至于探亲访友,外出旅行游览则限于年岁和体力,能作到的已寥寥无几了。

写到这里,要特别寄语健康状况欠佳的级友们,希望你的心理年龄依然年轻,乐观不消沉,有信心通过治疗远离疾病,快快活活享受我们老年人的金色时光。我们特别惦记钱崇沏,你长达三十年工作,而忽略肾病治疗,以至如今已十五年之久一周三次血液透析,使你倍受折磨。级友们期待你以出众的毅力继续与疾病抗争,你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三、级友简况

我级同学现今较多定居于上海、杭州、南昌和北京等城市,赣州一带也不在少数,可惜许曾年、兰诗圣等均未联系上。以下,按地理位置自南向北,将级友们的经历简况逐步报导。

朱静娴

一九四六年秋,跨入了北京大学校门。汹涌澎湃的爱国学生运动大潮,中共地下党的教育和灼寰的细心帮助,使我逐渐觉醒,终于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一九四八年参加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一九四九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满怀激情地努力工作,受到重用和提拔。

一九五五年夏,肃反运动中祸从天降,一大堆莫须有的罪名栽到了我头上。十二月通知我:“开除党籍,送劳动教养”。一九五六年夏,党中央制定肃反复查政策,十月获得解放,重新安排工作,但党籍等均未恢复。此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成了“老运动员。”

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感谢邓小平、胡耀邦同志大力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灼寰和我得以重见天日。从此心情舒畅,努力工作,还被评为 党员。回首往事,遗憾的是没有机会为人民多做点事,庆幸的是没有做过对不起人民的事。挫折是一笔财富,它教我感悟人生,如今心境平和,安度晚年。

罗灼寰

我级副班长,十五岁时已参加中共地下党。后因中共地下党广东省委遭破坏,灼寰奉命疏散隐蔽,从广东兴宁来赣州联中插班。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体躯健壮,曾在全校运动会上光赤着两脚跑得米 名。

一九四六年春,得悉去游击区的路已通,即离闽返广东,到兴宁时去游击区的路又断了,乃在这年夏天报读和入读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其后,为便于搞学运又转经济系。一九四九年北平解放,即去北京市公安局外一分局工作。同年,分配南下到广州市公安局。后因朱静娴的牵连,调离公安部门,转去工厂工作。一九七九年落实政府后调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曾任经济审判庭副庭长和中级法院副院长。一九九六年,患胃癌病故。

灼寰为人正直、坦诚。离休后仍以律师身份帮助人民打官司,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直至病重住院。

他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淡泊名利,曾被选为广州市劳动模范。

熊惠兰

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南昌,抗战时就读赣州联中。后因家庭搬迁转赣县女中,毕业后进当地大学先修班。日寇投降后回南昌,解放初入南昌税务局工作,一九五一年转北京人民银行。一九五二年响应号召南下,到广州市人民银行直至退休。

熊惠兰广州住家与四三级毛承恩大哥靠近,校友间维持联系。她的爱人和子女都在国外定居。惠兰不习惯国外环境,独自一人在国内生活,平时来往探亲,可惜体弱多病,已经辞世多年。

洪懋如

我级三年高中期间,始终是懋如担任班长。他不仅学习上稳居 ,而且关心同学,亲如兄弟姐妹,经常帮助解决困难。

一九四五年考入厦门大学,翌年转上海交通大学机电系。解放后在余姚中学任教,曾担任副校长。一九六0年调宁波师范学院,除授课外任物理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一九八七年退休后继续服务教育事业,担任宁波市技术培训学校常务副校长,还曾当选宁波市社会办学协会会长和浙江省社会办学协会副会长。退休后,日常反倒更显忙碌。懋如说:“勤奋工作是一种乐趣,持有这种观点无疑也是晚年养生的一条途径。”

懋如平素身体健康,生活作息有规律,却不幸在二00八年十月上街时被一小汽车失控冲撞以致左腿骨折,住院治了两个月,好在他女儿是该院的主任医师,有女儿文轲的悉心照料,恢复尚称正常,已于今年一月上旬出院回家,继续静养。

朱畅遂

自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五年,初中在华东联中,高中是赣州联中。从上海到赣州,再到寻邬,在抗日烽火中完成了中学学业。顾校长、俞沧泉老师与我相处最久,身传言教,令我缅怀情深。在赣州联中期间,张国生、刘和理、汤马伟、陈学斌等老师的谆谆教导,也使我终身受益。

一九四八年底,我离开厦门大学进入浙南游击区,投身革命。解放后,在温州市人民银行,温州地区财贸干校等单位担任科长、副校长等职,一九八O调温州商校任干训部主任。一九八七年离休后在杭州置宅定居。

历来身体健康,家有二子二女,都在温州工作。

李身钧

抗日战难使我们共聚赣江之旁,在校长、老师们教导与照顾下得以学习和成长,为参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奠定了基础。

在联中毕业后,与蒋毛生等去赣州民生酒精厂工作。一九四七年返还杭州,一九五二年后在浙江省工业厅、机械厅、重工业厅等单位从事基本建设管理,至一九八六年退休,其后在省工程咨询公司等处做些咨询、顾问工作。

(编者附言:身钧现用名为李德顺。他为人一贯真诚坦率,责任心强。联中同学每次杭州聚会时老李都全力以赴,帮助作好活动安排等组织工作,感觉十分亲切!)

厉一飞

一九二二年出生,在我们级里年岁较大,仅次于杨知行和马安璞。在联中时由于工作认真。细致,常奉校长之命做些秘书性质的事务。高中毕业后在杭州基督教会任传道牧师,一九五六年任杭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副秘书长,一九五八年起宗教活动减少,入立新塑料厂工作二十六年后退休。二00八年一月邀世,高寿八十六岁。

一飞兄为人勤恳,埋头苦干,乐在其中。主要兴趣是集邮,历时六十多年,收集中外邮票达八万多枚,却未作过买卖珍邮从中获利的事。

一飞为我级同学恢复联系,为联中和秀州中学校友会做了许多工作,以下选登一九九五年我级《半个世纪的盛情友谊》纪念册中由一飞提供的若干资料,供大家回忆:

(一)赣州联中办学 学期时有学生人,之后逐渐增加到人。学生中男生占80%;住宿生与走读的大体上各半;学生中来自敌占区的人,其中三分之二来自江、浙、沪三省市;全校学生原籍多达15个省市。

(二)一九四三年在俞沧泉老师指导下成立“战区学生生产互助社”,姚鹏飞任社长。来自敌占区的学生从校方获得甲级救济金,由学校提供棉大衣,伙食及免费读书与住宿,但也须参加生产互助社安排的生产自救活动:

1、设立炊事组,每天派出三人,轮流去伙房劳动。以四六级为主,我级亦有人参加;2、建农场,在城墙边开荒3亩种菜,养猪、鸡,由四五级负责;3、寒假、暑假期间外出担任家庭教师、护士、抄写、油印、代纺麻线,充当临时工等;4、成立小卖部,贩卖文具、书籍、日用品以及上午10时(除去周日)卖烧饼、油条给走读生;5.在新赣南大礼堂等处公演话剧《这不过是春天》。《军用列车》《死的胜利》。《桃李春风》,售票收入上交互助社;6、组织女同学自愿帮助男生补缀衣袜。

(三)我校参加赣州市青年节论文比赛,壁报竞赛,国防标准体格竞赛以及水上运动比赛,均名列 。

此外,一飞还有一九四五级全体成员的年龄记录,根据这份资料,我们得出如下数据:1、目前,我级在开展毕业五十周年活动时共联系上四十四位级友,其中十六人已经逝世,五人失去联系;2、目前共二十三人在时隔六十多年后仍保持着联系。3.如今我级有俞望平等七人年龄不足八十二岁,其余十六人八十三岁以上。年龄 的汪颐康已八十五岁,近期去加拿大探亲已半年多,不久将返还北京。

陈亦知

一九二四年出生,杭州人。初中毕业后去浙西临安三县联中读高一,一九四三年二月到赣州联中插班,夏季继续西行去桂林,高中毕业于重庆的侨二中。抗战胜利后返还杭州并与联中四四级同学陈皓结婚。在杭州日报社工作多年后,让女儿顶替于一九七七年提前退休,但原单位继续返聘。至八六年才回到家庭,开始过轻松安逸的生活。

亦知有有二儿一女,老伴陈皓是杭州 的园林设计专家。住宅亦有幸安置在西湖区景色迷人的曙光新村。四周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夫妇俩一直身体健康,令人称美。

杜文伟

在联中读完高二,向西进入贵州继续求学。抗战胜利后入读之江大学土木系。解放后在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文伟待人真诚,极其忠厚本分,从不议论是非,

却在一九五九年“拔白旗”运动中成了土木系的典型,发给他的一份书面通知。说

杜健康欠佳(当时患轻度肺结核),应即回家养病。从此以后不再发给工资,停止了他的公费医疗,乃至生活必需的口粮供应凭证也被取消了,遭遇到如此匪夷所思的打击,文伟与他夫人黄乐凤并未提出申诉,心想既然敢承认是基督教,也应该无怨地接受上帝假人之手所施的磨炼,就这样夫妇俩和孩子们苦苦煎熬了二十年,至一九八零年落实政策时才按心愿离开浙大,去水利水电学校任教直至退休。

钱崇沏

一九二六年出生于杭州,一九四三年来联中,当选我级副班长。一九五零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大后长期在杭州市级机关幼儿园担任业务领导,全托儿童多时达四百人。崇沏日夜操劳,有病拖延不治,乃至从杭州市财税局退休后病情加重,诊断为肾炎严重阶段。九四年起病重达尿毒症阶段。医院作血液透析,每次四、五个小时。由于连续几次外科手术不理想,致使静脉曲张,血循环不畅,右肢浮肿,作血透时刺骨疼痛。虽然如此,崇沏还是对同学们说:“我的心态是好的”。

崇沏,我们的好姊妹!你的病情大家常常牵挂,更钦佩你与疾病顽强斗争的勇气!希望你能继续乐观看待人生。况且,你拥有郁简这样的好伴侣能日夜守护着你,为你做着一切他能做的;你家新迁居二百多平米的大宅,可以俯瞰五、六十米底下面京杭大运河里船只南来北往,衷心也祝愿你继续藐视疾病困扰,心境平和,微笑面对一切考验。Heartilyhopeyoubrightandsmileeveryday!

钱元富

一九二六年出生,讲的一口上海话。

回想往事,感慨万千。在联中时同学们叫我“阿胖”,其实是病态浮肿。一九四二年我脱离沦陷区,流浪到福建南平时已经身患恶疟疾,肾脏病和心脏病,幸亏有同学向顾校长提了我的困苦情况,校长为我留下了医药费,医院住院治疗,并到赣州入学。当时,顾校长的捐款是各地教会信徒的奉献,所以我不能忘恩,感谢万有主宰,是他预备我的一切道路,否则我恐怕早已长眠南平荒郊了。大学阶段就读上海中法大学药科,之后长时期在药厂从事医药化学研究等工作。妻刘帼良,毕业于东吴大学,在中学担任化学教学。我俩都是基督徒,同样爱

好音乐,特别是在多次危难时刻能同甘共苦,坚持信仰。退休后两人都在教会担任

义工。意外的是去年九月在家擦身洗澡时突然扭伤,经检查为脊椎变形,如今在家

卧床静养,已见好转。

俞望平

望平在联中时走读上学。虽与级友们课余交谈不多,但留下的印象却深,她衣着得体,仪态端庄,且举止大方,很有教养。生性安静,爱好音乐,尤擅小提琴演奏,获得汪锡璋音乐老师的好评。高中毕业后回上海老家,曾去杭州艺术学院进修。长时期在上海一处外资电话公司工作,得到重用。望平的先生也是同一单位的。退休后定居上海区长宁路,常接待级友们来家小型聚会。不幸的是老伴在二0O七年因病去世。望平深受刺激。之后,与儿子同住,已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去社区参加歌咏及音乐欣赏等活动。

望平的一大亮点是生活规律,健健康康不曾得过重病,人到老年之际,健康是最可贵的了。这样的“财富”,在全级同学中她是名列前茅的。

陈明洁

九二四年生,上海人。抗战时期日寇攻陷上海租界后与弟弟明格不畏旅途艰辛和危险到内地读书,进了金华进修班,不久敌寇又大举攻占渐赣铁路沿线,随进修班后撤到福建,终于到赣州联中求学,读完高二后继续西行,在四川合江女中读完高中。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进中国新专学习、解放后,在新宁中学和向群中学教书,一九八一年退休后还到徐汇区政协艺校工作了一段时间。

明洁、明格姊弟俩性格相仿,热情开朗,乐观向上,整天里笑呵呵的,喜欢旅游,还曾学习过两年国画,可惜未能坚持习作,热爱联中母校,尽量参加级友、校友们的聚会活动。

平素身体健康,家庭生活美满,但在半年前检查出肺部患病,明洁仍能坦然处之。心境平和便是 的医药处方,明洁,我们殷切期待你早日康复!

周雨瑞

一九二六年出生,祖籍宁波,定居上海。一九四三年到赣州联中插班读高二、毕业于福建长沙中学。抗战胜利后回上海,进银行工作并与俞贤达结婚。婚后夫妇俩同赴安徽,长期在淮南中学担任英语教师,育有二女一子,贤达病故后返还上海与儿子同住。房舍宽敞宜居,在国外的女儿定期汇款来奉养。

雨瑞在联中学习时间只有一年而且是走读生,却对母校抱有深情。她说:“我与賢达相识相爱于铁骑级,所以我们热爱这个班级,也热爱所有的级友们。”虽然患严重关节炎影响行动,仍然带上轮椅车,由女工陪着,长途迢迢乘坐火车参加级友的聚会。

雨瑞是具有天赋的音乐爱好者。当年在新赣南大礼堂登 唱名曲“苏尔维格之歌”(TheSolvieg'sSong)时音色优美,婉转嘹亮,获得满堂热烈掌声。如今她的孙儿孙女也爱好音乐并且表现上佳,雨瑞的 基因又传留给后人了。

俞贤达

贤达在联中时已经英语成绩出众,一九四九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经济系,出于爱国热忱,放弃去香港工作的机会而参加了华东革大。一九五零年分配去安徽淮南,从中学教师做起,不断努力加深外文造诣,直到被聘为大学教授。贤达全心投入工作,教学成绩显著,几乎年年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得到 教师的荣誉称号,还两次当选为淮南市人大代表。他主编的大学公共外语教材,也在国内被广泛采用。

贤达不幸在一九九五年早逝,我们至今仍缅怀着他。

朱廷梁

一九二六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教会学校被日本兵查封。廷梁与蒋毛生结伴离开浙西,步行到浙东的金华,经福建南平,于一九四二年夏入学江西赣州联中。两年后与钱崇沏等一同去贵州就读浙大附中。毕业时适逢抗战胜利,即返回上海就读光华大学国际贸易系。解放后到上海市税务局工作,由于堂叔朱家骅是国民党核心成员,受其影响成了“内控对象”,直到一九七八年后才否极泰来,成了统战对象,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妻子孙裕中政治上的经历亦相类似,曾当选为区政协委员及区侨联常委。

廷梁兄已于二00八年在上海病故,享年八十二岁。

程宗英

一九二四年出生,上海人。身材高大,是校队的篮球队主力队员;音乐上有一付男低音的好嗓子,也是学校歌咏队的不二人选。英语方面与蒋风起、俞贤达等同具高水平。

毕业于东吴大经济系后来再离开上海,一直在中学任教直至退休。

宗英在赣州时曾去国民党中将胡琏家做过家庭教师,为此事于解放后长时期被审查。这样的经历在当时比比皆是,所以同学间不得已断了联系,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恢复正常。

宗英曾在下楼时摔倒骨折,加之患了白内瞳和脑梗阻,又是一人独居,生活上十分艰难,请了一对失业夫妇日夜照料。但近日又患肺气肿,正在住院治疗中。

蒋毛生

现用名蒋思光。一九二四年出生于浙江湖州,抗战时期流浪到浙东及福建南平,得陈维荣老师之助乘便车赴赣州,在联中读了三年高中,一九四六年如愿就读金陵神学院学习宗教课程四载,毕业后到无锡市担任基督教会的传道牧师。

毛生哥热爱联中母校。一九九八年我级在无锡举行聚会,他和夫人彭玉英全力以赴,处处节俭却又内容丰富,做到吃、住、玩都很好,真是最成功的一次聚会。

毛生在宗教界很有影响,是无锡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会长,他曾说:“我们宗教界不应各个教派相互贬低。据我的接触,觉得佛教教义也是很深奥的”。

毛生哥的老伴玉英小他十几岁,不幸新近病故。留下文革时期被吓呆的长子一苇与毛生相依为命。日常生活由住得较远的女儿不时前来帮助料理,困难较多。

程宝琦

一九二六年出生于浙江兰溪,曾在赣州联中插班。一九四七年到江苏无锡从事教育及相关行政工作,担任教师,中学校长,师范校长等职务,撰写教育论著百万多字,30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励。

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担任无锡市老年大学副校长及省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宝琦已在九年前告别人世。

马安璞

出生于一九二一年,是我级的老大哥。来联中之前毕业于金华的护士学校,高中毕业后考入江西中正医学院。解放后由于在教室里读圣经和祈祷、唱赞美诗,遭同学的反对而辍学去上海。一九五二医院工作直至退休。他担任妇产科主任,责任心强,诊断准确,手术快捷。常说:“妇产科不同于别的科,紧要关头一次便是救两条人命”。他在当地医学界颇为有名。

安璞是虔诚信徒,热心教务,被推举为苏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副主席。爱人王恩宝毕业于沪江大学,中学教师。两个儿子同样从医,都读到医学硕士。

安璞兄于一九九零年病故于苏州。

余散蕴

南昌人,父亲余行鲁是江西省重要的实业家。联中初办之际散蕴即来就读高一。毕业后回南昌读中正大学经济系。一九四九年南昌解放即投身革命,参加革大学习,之后毕业于南昌大学,分配在江西省计委、省监委等单位工作。文革期间下放农村劳动,一九七八年调江西农业大学,一九八六年离休。

散蕴为人坦率、热情、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她是走读生,却总在关心班上流亡青年的生活疾苦,对尚且陌医院探望,并赠送鸡蛋等营养品。如此真情,令人铭记一生。散蕴还几次邀请同学去参观她父亲办的火柴厂,牧场并赠给饼干等我们战区学生吃不起的食品。处处都透露出散蕴对同学们的真诚爱心。多年前散蕴患过红斑狼疮,西医开不出药来,中医则说:“你即使吃进去一屋子的药,也说不准必定治好。”散蕴面对无药可治的疾病,转而求助于运动。每天在楼下晒太阳,打门球,最终竟然不药而愈,病没有了。新近,她突然患骨病,来便可顺利康复。

势汹汹,好在三个女儿尽孝,细心服侍,如今已经大见好转。相信用不了几个月,便可顺利康复。

李希成

江西武宁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北京,一九五0年从南昌大学化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往后到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工作,直到担任有机化学教授、研究生指导组组长,并当选江西省政协常委和民主同盟江西省委顾问。一九九三年时评为全省和全国的“三八”红旗手。同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证书。

爱人李树厚,曾是江西师范大学校长。家有二女,都已成长立业。

希成在联中是走读生,与级友的联系比较少,而且退休后体质减弱,来参加过南昌以外地区的级友聚会。

杨知行

一九二一年出生,比马安璞还年长半岁。他是本地人,来联中走读。在此之前曾经拜师学艺,专攻瓷板画像,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在联中读书一年后以同等学历考入兰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中学教外语多年,最终于江西师院附中退休,他的瓷板画越往后越显功底,所作普希金像等多次在南昌市工艺品展览会上展出。其作品形神兼备,名闻全省。

知行兄平时与联中级友缺少联系,如今不明他的地址,还情况不详。(编者按:杨知行学长已去世)

胡惠然

在联中毕业后考入同济大学中文系。一九四九年参加革命,在赣州市人民法院任审判员一年,以后去赣南师院任教,更长的时间是在中学与师范学校担任教师及校长。一九八二年离休,后因心脏病去世。

惠然在联中时是走读生,他由衷敬佩顾校长、俞沧泉老师在战时艰苦环境下坚持办学的毅力。与级友之间的联系也积极主动,还带头筹组了秀州中学校友会赣州分会;在我级高中毕业五十周年的纪念册中,他写了一篇数千字的《秀中光辉一页-赣州联中大事记》回忆。

賴东耀

一九二五年出生,广东梅县人,在赣州联中作了三年走读生。一九五0年时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并留校任教,直至退休。他工作出色,担任过江西省微生物学会的副会长。

东耀对联中时期的老师和级友们很有感情。每次因公出差常会利用空闲时间探望俞沧泉,汤马伟老师和级友。退休后他仍富精力,受聘于广东连州市卫生学校,常年在赣,粤二省之间奔波,颇得学生的爱戴。东耀与我们失去了联系,近况不明。

陈心

一九二八年生,江苏泰州人,是班级年幼同学之一。高中毕业后,在中正大学农学院和理工学院物理系求学。毕业后定居南昌,在职业师范学院等处担任教职。

陈心在联中时是走读生,但与级友们交往很多,热爱母校,曾经担任秀州中学校友会南昌分会的副会长。他的兴趣爱好是音乐欣赏和无线电技术。

陈心的老伴去世早,陈心孤独一人在生活上难以适应,亦已辞世多年了。

罗裕秀

一九二五年生,湖北武汉人,定居南昌。中学时已经患了肺结核,未继续升学。曾学习中医医术与针灸。一九五八年时毕业于中医专科学校,分到市郊的卫生所及八一配件厂卫生所工作。历时几十年未发生过医疗事故,被评为南昌市卫生先进工

裕秀退休后健康欠佳。但她热爱联中母校,仍让女儿陪同参加张国生老师寿庆并和同学们一起去嘉兴参观秀州母校,遗憾的是她已辞世多年。

殷寿微

苏州人,一九二七年出生,是我级年龄较小的。父母辞世早,在上海华东联中时幸获顾校长的帮助得以念书和生活,珍珠港事件后随校长进入内地。在赣州联中毕业后由校方保送进江西医学院,之后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医院医师、主任医师。离休后继续承担每周五次的专家门诊。寿微对顾校长和俞沧泉老师感情深厚,念念不忘他们的恩情。工作后还到嘉兴、广州等地探望。如今她健康状况较差,但寿微所住干休所就坐落在医医院里,而且老伴是医学院的同学。如此良好的环境,定然会能得到及时治疗,准确用药并早日康复的。

刘道宏

一九二八年出生,老家在安徽,定居南昌。抗战时期来赣州,入学赣县联中,中学毕业改入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以后,任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直至教授,长期从事于植物生理学方面的授课和研究,一九八一年时还奉派去美国从事合作研究。他曾经两届当选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一九九三年退休后继续返聘,余暇之际莳花养鱼籍以自娱,爱人辜木兰亦已离休,生有二子,都在武汉市工作。

朱光剑

光剑在我们班级是年龄小的兄弟,却不幸在一九九四年早逝于脑溢血。

他的一生遭遇坎坷。参加革命早(四八年),却蒙冤被贬。身体瘦弱却调往宁夏,在银川当了二十几年小学体育教师。直到一九八五年离休后,才回上海定居。光剑自述中这样说道:“参加革命后境遇坎坷,没能作出多大贡献。毕竟这也是时代的悲剧,不只我个人特殊,但我已尽了自己所能。扪心自问,还对得起生我的父母和养育我的祖国。”光剑!祖国在党的领导下正日新月异,走向繁荣昌盛,你安息吧!

应家骥

家骥是我级、我赣县联中,我校全体同学们的一面旗帜!他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同许多先烈们一样,家骥献出的满腔热血,染红了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家骥一九二七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祖籍浙江余姚。抗战初期随父后撤至赣州,

并与弟弟家骕同时入读联中高一。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机电系并在厦大入党。一

九四八年底因他在校创办《应家骥评论报》而遭敌特监视,于四九年二月由城工部

介绍去南安县立中学任教。家骥此时改名张青,在县中传播革命思想,培养积极分子,在学校附近建立秘密活动据点和交通站。一九四九年五月,在当地创建人民游击队,任指导员,并成立党支部,任支部书记。同年八月率游击队截击溃逃的96军残部。南安解放后,任码头区副区长,领导人民踊跃支前并清剿残匪。十一月十五日,残匪趁解放军南进,县城只有县大队、区中队之际夜袭区公所。家骕率领战士和干部英勇对抗,终因敌众我寡,激战十余小时后突围之际受伤被俘,两日后与另外六位同志遭敌人杀害。他壮烈牺牲的时候,年仅22岁。

弟弟家骕告诉我们如今每逢清明节,南安县都会有数千名学生、干部前去家骥烈士墓前献花,凭吊他的献身精神。

应家骕

家骕一九二八年生,与哥哥家骥同时入学联中,同是我一九四五级的成员。高中毕业后入中正大学上木专科,至四八年一月去闽北的建阳公路的工务总段工作。

四九年闽北解放后搞支前,五四年调上海市公路设计院,五八年调北京,在交通部

和公路设计院任工程师,六一年赴东北参加大庆油田会战,六四年末赴四川参加油

气田会战,负责公路、桥梁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管理。八八年被授高级工程师证书。

一九八九年办理离休。家骕累计参加工作长达四十余年,一九八五年当选绵阳市第

一届人大代表,一九八八年评为矿区 党员。

老伴江文秀是北京人,从事学校教学,曾经当选五好红旗手和安达市模范教师。

二00八年汶川大地震,家骕所居的江油市距离震中近,房舍遭到重大破坏,幸全家人平安无恙。灾后临时迁居别处,级友们通过蔡骥已与他取得联系。

高曾福

一九二二年生,江苏镇江人。离联中后考入江苏学院,一九四九年毕业于英士大学机械工程系,并被招聘去东北工作。五八年调北京,六0年调入四川德阳第二重机厂,至八三年办理离休,不幸于九五年病故,临终之际仍然念念不忘联合中学的同伴和老师,还喃喃唱着“铁骑级”级歌。同学们得悉后大受感动。他夫人蔡骥在一九九八年时以七十多岁的高龄从几千里外,来无锡与我们素未唔面的联中级友相会,一见如故,亲若家人。新近,她在电话中盼望再有这样的聚会,仍愿远道来相会。由此可见,我们在联中三年期间,同学友谊情深是何等可贵!

张景鑫(张景新)

一九二六年出生。一九四四年时,从宁波长途跋涉到赣州,获顾校长额外准许进入高三级插班。四五年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一年后转读清华大学电机系。大学毕业随即进北京航空工业规划研究院工作,至八七年离休。在研究院时历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曾获四项院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项为国家 工程设计特等奖。景鑫在国家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杰出贡献,是我们联中四五级里最显著的!

景新早在一九七八年已因用脑过度患脑血栓症,离休后病情逐渐沉重,不幸于二00三年病故。夫人陶定玲是中学教师,育有三个女儿,现与长女同住,近期虽有些老年病,生活仍然自理。

汪颐康

一九 年生,金华人。一九四二年与弟汪福康肩挑行李,长途步行千余公里,历时月余,到赣州后去见顾校长,得以如愿进入联中,并获甲级救济金解决生活必需。颐康身体健壮,承担了生产互助社社办农场的蔬菜、鸡鸭饲养等一应劳务。一九四三年夏还被派到赣州公园内的官民同乐社充当过为人冲茶的临时工。

颐康高中毕业后,去了福建长沙,日寇投降后便返回浙江并到温州轮船公司工作,直至全国解放。五0年考入浙江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医院等单位工作。一九八七年退休,并继续返聘了一段时间。近五、六年来,健康状况变差,高血压症严重,还有其它疾病相侵。他的 的消息是夫妇俩去了加拿大,探望女儿汪燕。不久将返还北京。

蒋凤起

一九二五年生,杭州人。初中一年级入学上海华东联中三年,继之在赣州联中读高中三年。身受顾校长、俞老师的长期关爱,铭记不忘,抗日胜利充当过一年美国空军的英语翻译,然后进厦门大学读外文系,次年转会计系。一九四九年参加革命,先后在辽东森林工业管理局、吉林临江林业局任财务科长、牡丹江林校副教授、北京林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等,一九九三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证书。

一九八九年不幸丧偶,九三年再婚,妻李丽嘉。凤起在九零年办理离职休养。

二00八年去昆明购了一套房屋。今后打算以昆明为主要住所,平时则一年里来北京个把月,报销医药费等。

胡宗海(胡中)

一九二五年生,原籍浙江嘉兴,初中时就读上海华东联中,一九四一年时上海租界陷落,翌年与弟弟宗藩通过日寇封锁线进金华进修班。未几浙赣战事爆发,随进修班撤至福建南平时见到顾校长并蒙允兄弟俩到赣州进基督教联合中学学习,度过了难忘的三年高中生活。一九四五年考入厦门大学,次年夏天转学北京铁道管理学院。一九四七年夏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二年级插班,在北京参加学运并加入地下党,曾在当时的华北学联工作。一九四八年冬组织决定我离开北京撤至解放区。北京解放即分配去北京市委办公厅工作,至五0年六月调往西北,任新疆分局秘书,之后历任军区党委秘书,军区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一九五七年调北京任农垦部王震同志的秘书,以及农垦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一九八六年离休,九三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证书。

妻刘良玉,两人在北京市委工作时相识并相爱,育有子女三人,都已自立门户,我自己健康状况正常,生活有规律,坚持每日散步与阅读书报。春秋季节也会去无锡的妹妹家小住。

田信恩

一九二五年出生,杭州人,一九四二年夏在福建建阳流浪时身罹多种恶症,正在生死之间挣扎时,幸得顾校长救援,使我脱离灾难,是校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大学期间,由于不断参加学运,被政府开除,解放后回原校复学。一九五0年应聘去在东北大区计划委员会工作并与大学同学邱光兰结婚,在沈阳养育两个儿子.一九七八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并代培研究生。八六年退休后继续返聘,化五年时间编写了五百多万字的《中国渔业经济》。一九九三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证书。

我爱好音乐,退休后参加国家广电总局的老年合唱团并有电视演出。自己也组建了两支音乐队伍——英语歌咏团和玉渊合唱团。与此同时,从兴趣出发交江南野菜马兰头移来北京自然生长,历年累计扩种十余处,面积三百多平米,主要为了考察其能否适应北方严寒及自然繁殖能力。兴趣之三是定点性的外出。如二00七年夏去黑龙江边我外甥家小住两个月,几个月后天气转凉又从北京去广州姊姊家及海南岛居留了四个月。今年则心想去昆明租房,于夏秋之交住上几个月。易地而居,可以增加许多感受。

我今年八十四,健康状况中等。曾患前列腺癌,经施行体内埋藏放射物,已经有效控制。

廖鹤龄

在上海时就读华东联中初中。一九四一年夏与钱元富结伴离开沦陷区,历经艰辛到达金华。不久又遭日敌侵犯,再一次步行经江西到福建南平,获顾校长帮助进入赣州联中,读到高中毕业。抗日胜利后返回绍兴。可惜天不假年,一九四七年夏颈后长出一个毒疮一疔疮,无药治疗而英年早逝。

陈洪增

一九四七年入浙江英士大学经济系。曾在赣州市委农工部、市二建公司等单位工作。一九八九年不幸病故。洪增在校时走读,喜欢打篮球。对母校和校友感情很深,常常怀念。爱人邓佩兰,生有三男三女。

蔡启缙

江西籍,在联中时走读,学习勤奋。一九五0年毕业于广西大学矿冶工程系,到赣州冶金研究所任工程师。五七年留苏,专攻钨的选矿和冶炼。一九六0年归国。一九六六年任南昌厂副总工程师,八0年时组织稀土公司并担任经理。他为了扩大我国钨与稀土的出口曾着手筹办稀土加工与出口的合资企业。启缙的爱人也是联中校友,育有二男二女,都已成家立业。

王国威

一九四九年从桂林去香港,继尔赴印度陆军训练中心教授中文三年,又回香港在英国国防部中国语文学院教中文。一九八六年以高级讲师职称退休并移民美国洛杉矶市。此后曾主持过一家贸易公司,进口中国汗衫,又因不景气而二度退休。

国威时时怀念青年时代,曾与许蕊芬共同撰编《嘉兴秀州中学北美校友通讯》多期。

陶树人

江苏吴县人,一九二八年生,在联中时走读。一九四五年去厦门大学化学系时获得嘉庚奖学金。一九四九年随迁居台湾,入台湾人造雨研究工作,不久与黄毓云女士结婚。一九六0年赴澳大利亚,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并在新南威尔斯大学攻读原子工程。六一年得硕士,六四年以阳电子研究获博士学位。一九六五年赴美,进了新英格兰研究所,陆续发表论文多篇。爱妻与二子此际亦来美国定居。七九年,转业搞软件工程,在硅谷工作,参与微印刷仪软件的设计与制造。树人现已退休,喜爱古典音乐与中国民歌。长子学电机,好音乐,在波士顿;次男在UpS(康州)、三女学软件科学在加州硅谷。夫妇俩长期住康州Wilton镇。

树人以往热心我级级友活动,经常汇款支持级友聚会及编印纪念册。

陈鸰

陈鸰是我级除应家骥、罗灼寰、陶树人等同学外又一杰出代表。他虔信耶稣基督,默默奉献,埋头苦干一生。

陈鸰在联中时走读,妹妹陈蓁芝则是住校。兄妹俩失去家庭的支援,生活很据拮。但他有经济头脑,课余时间去赣州闹市摆个地摊,贩卖日用商品,不只获得收入,也从实践中对商业经济增长了知识。

一九四五年去寻邬,抗战胜利后入读北平燕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赴美国经商并获得成功。二十年后将重点转向中美文化,人才交流,创办中美人才交流中心协会和中美科教协会并出任理事长。由于成绩斐然,获得美国总统卡特接见。他将教会和慈善团体捐赠的成千万美元药品及医药器材,直接送去中国边远地区。为了协助办好,陈明格(也是燕京校友)为他贷款近百万元用作仓储、运输等诸多开支,历时一年半,省吃俭用,跑遍西南、西北各内地省、区的医疗机构,以每条外科手术缝合线二、三元(现价每条上百元)的低价回收欠贷。术后将所余医药医院。陈鸰还对燕京大学母校有过巨额医药资助。

此外,他的另一重要工作是介绍美国志愿人士来华做义工,历年累计达千余人次。义工中很多是美籍华人。他们不取报酬,短期来华,教授中学英语或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对改善我国偏远地区的文教卫生事业大有裨益。另据陈鸰在闲谈时说起,仅他历年奔波美国、香港与大陆的交通费用,累计已近百万美元了。

陈鸰的夫人王女士对丈夫的事业十分支持,亲爱和睦。四个女儿学业有成,均定居美国。

以上,简略叙述了我级数十位级友的经历和现况,但有许多同学,如吴慎良、王世光、傅湘卿、许曾年、魏永明、胡紫萝、胡紫玉、兰诗圣、郑世恩、汪嘉贤、杜仲明、何秉辉、邬湧富、张克强、王庆等已久无联系。还有一批同学则来去匆匆,在校时间短暂,对他们的音容笑貌早已模糊不清了。但毕竟我们有四十多位级友联络维系终其一生,这样的友谊是最可贵的!人生就如历史长河中一滴转瞬即逝的水珠,我们有幸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曾经遭受种种艰苦困难,喜怒哀乐冤均曾品味,如今他尽已释然。让我们在太平盛世的今日,快乐迎接每个新的一天吧!

附录

一、徐次达老师的往事回忆(摘录)

我与赣州联中四五级的邂逅是一九四四年九月。之先我是之江大学工学院的讲师。流亡在福建邵武时经之大教务长顾琢人的介绍,到赣州来教联中高三(即四五级)物理和初三级数学。当我 次与四五级同学见面时,觉得他们就是江南那种温文俊秀、聪慧好学但也有点调皮的熟悉的“学生仔”们。下课后,又听他们讲着上海、宁波等地的方音,使我仿佛又回到了江南故乡,决心要教好他们。我以启发为主,努力提高学生对物理这门科学的兴趣。当我看见全班同学专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