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发展 >> 正文 >> 正文

玩世与恭谨园林摭拾

来源:园林 时间:2022/10/6
第一家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西

2

2

1

1

2

3

1

“大家说园”栏目特邀苏州两位重量级嘉宾带来精彩的园林分享!

再次感谢柯继承老师、余嘉老师!

本期主题“玩世与恭谨——园林摭拾”。

在一开始柯老为我们破题。

玩世与恭谨是人之两面,是两种人生态度。

园林正是由这两种人生态度构成的。

苏州园林是强调“模山范水”,模山范水也就是模范山水。

模范是人之行为,山水是天之造化。

苏州园林是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之作。

园林是一种艺术,古希腊学者认为艺术是源自“模仿”。

这种早期的模仿通过一定的创造性的加工而产生了艺术。

我们可以粗浅地把这种“创造性的加工”理解为“玩”。

“艺术是玩出来的。”

苏州园林也是致仕官员、风流才子“玩”出来的。

此为玩世。

恭谨则是对自然的崇高敬意。

《庄子》中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想中十分重要的观念之一。

对于自然是尊敬、顺应,乃至恭谨。

“摭拾”是收拾,是不成系列的。

故而本期分享并不以某一园林为主题,而是漫谈苏州园林。

把平日感想与见闻分享诸位。

虽说是漫谈,但点到之处却是大家常常忽视的一些问题。

一、如何讲好园林故事

园林是人之园林,人之住家,是故事发生的场所与地点。

当今在解说园林时,人们常从建筑、设计、植物等多方面来解读。

往往忽视或是对园主谈及甚少。

园林之创建、园林之安排、园林之文化皆有赖于园主。

讲好园林,园林主人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观察园主社会活动是了解园主的重要途径。

在这柯老讲述了,解放前苏城三件万人空巷之事。

一则是桃花坞费树蔚公子费巩与京城袁克定之女袁家第成婚。

二则是天官坊陆鼎生迎娶袁世凯第十三女袁经桢。

三则是留园主人盛宣怀出殡,自沪返苏。

谈及这些,可能有人以为这并非园林故事。

但“园林故事与社会活动是分不开的。”

二、强调苏州园林研究完整性、原真性

“对园林的挖掘、考证,当全面清晰,不能‘选择性’缺失”——柯继承

这类“选择性”是主观的、有意而为之。不包括如“文抄公”一类人。

这一类人云亦云、互相“借鉴”还并非此处所言之“选择性”缺失。

苏州园林原本多为私人所有,解放后逐渐收归国有,人民政府对这些园林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处理。或维修保护或建设拆除。

时过境迁,自解放后的动乱稳定之后,我们回首这一段历史时发现,对于解放后园林焕发新生的经过,十分模糊。仅知道几则故事、几位人物。园林是如何被据理力争保留,继而保护、整修开放的,关于这一历史,有许多“真空”地带。

此处举一例,原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组长——吴霖(吴雨窗)。

吴先生对苏南地区文物、书画、名胜古迹,以及园林的保护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但后因种种历史原因,其人被错误对待,其事迹也就避而不谈了。

在吴霖先生去世后,文汇出版社整理出版其遗著《山水情未了》一书,其中谈及诸多与苏州文物、园林相关人物,顾颉刚、郭沫若、陈纶、刘敦桢、邓拓、汤国梨、范烟桥、汪星伯、陈从周等大家,并且披露了大量的故事秘闻,弥足珍贵。

三、园林的时代性

研究园林需要怀一颗还原真实历史的心,但应避免钻入“死胡同”。

对于苏州园林不能只着眼于“古典”。

园林是在变化的。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园林绝非最初园主所营造的园林,而是后期经过历代修、改、建之后的园林。

例如我们通过老照片会发现,原来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是有半窗的,而非今日所见敞开式的。

留园五峰仙馆内部格局原是被分割成数个空间,这与今日样貌也大相径庭。

这样的改造是为了更好的欣赏效果和特定需求下产生的。

这是园林的“与时俱进”。

这种与时俱进与园林功能密切相关。

原先苏州园林多为私人所有,主要是少部分人的休憩场所,包括家人和亲朋。而今对外开放,成为大众欣赏、研究的对象,这必然会造成园林的与时俱进。

园林中开辟厕所、添设步道,这是园林服务现代群众所必须要采取的举措。

如果为了保证园林的纯粹“古典”,而摒弃一切时代产物,也是不太可取的。

尊重历史变迁是客观研究园林的合理态度。

当然这一前提是洞悉真实的历史。

四、楹联、植物、动物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内的明轩是中国第一个“出口”外国的苏州园林。

自年6月正式对外,成为海外了解苏州园林的一大窗口。

明轩以苏州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建筑、山石、花木、水池一应俱全。

但走进明轩时,总会觉得少些什么。

——楹联匾额

楹联匾额是古典园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就谈及到“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凭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曹雪芹借贾政之口,说出园林“生色”主要在题额。王国维先生也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题额是园林之眼,是园林之口。

苏州园林是江南文人风景写意式园林。里面不只是山、水、建筑、花木的设计安排,同样还是文人士大夫(苏州园林主人多是此类身份)审美情趣、文化涵养、思想感情的表达。

楹联匾额就是园林文化性质的一种突出的表现形式,这其中还包括文学、书法、美学、雕刻等多门艺术。

苏州园林的周遭环境不是仅让人在感官上产生一定的触动,被园林美色、美景、美音打动,还有通过楹联匾额产生的思想交流与共鸣。

如留园五峰仙馆北面一副楹联,其文学性、哲学性非常高。为晚清苏州末代状元陆润庠所撰。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去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中神仙。

上联是《书》《易》《骚》《庄》《汉文》五书,下联是菊、梅、莲、兰、海棠五花。

上联人文、下联景观,又是呼应“天人合一”这一思想。

关于这一对联,柯继承老师曾特别撰文发表于《光明日报》。可查阅学习。

教人阅读,教人做人。

苏州园林中有常见的两种植物,经常组合出现。

一棵金桂,一棵玉兰。

对于这两颗树,通常解释为“金玉满堂”。

金玉满堂出自《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金玉满堂按字面理解,即为财富之丰。

除此之外,兰与桂可理解为“兰桂齐芳”。

明代《幼学琼林》中有:“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幼学琼林》是古代的启蒙读物,是古代社会最基础的课本之一。

除此之外,另一本明万历年由浙江杭州人胡文焕编选的戏曲散曲选集《群音类选》中有这样一段:“与阶前兰桂齐芳,应堂上椿萱同茂。”与幼学琼林如出一辙,可见明代椿萱并茂,兰桂齐芳早已深入人心。

这样成对的植物放置在厅堂之下,天井之中恰到好处。

阶前兰桂正对堂上椿萱,不免让人有承欢膝下之感。

金玉满堂、兰桂齐芳。一是金玉财富,一喻子孙发达。

如此两颗树便有物质、精神双重含义。

园林中的动物如今已极少见到了,除了些许游鱼怡然自乐。

其实,在从前苏州园林中养鹤之风颇为盛行。

拙政园、狮子林、留园、艺圃都曾养鹤,有诗文图画流传。

晚清顾家的怡园中也曾豢养仙鹤,并留下照片。后来仙鹤被日军所吃,还因此登报,轰动一时。

仙鹤为什么出现在园林之中,这恐怕与苏州此地相关。

苏州自古就有鹤,苏州别称“鹤市”。

《吴越春秋》中记载吴王葬女,“王令舞白鹤于吴市中”。

还有《世说新语》中吴人陆机“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早期苏州生态环境十分优渥,因此鹤是较为常见的。

故而园林中有鹤也不足为奇,只是后期生态变化,鹤开始少见。

除了苏州有鹤这一原因,鹤还是长寿的象征。

养鹤还有一实用功能——鹤是蛇的克星。

明代志书中曾提及吴人园中好养鹤,其原因即是“辟蛇”。

看家捕蛇、舞蹈迎客,还寓意长寿。

园林中自然有鹤。

除鹤外还有一动物,园林之中也已几乎消失——绿毛龟。

龟是古代四灵,一直是吉祥长寿的寓意。

而今对于龟的评价却多是负面,实则源自元代。

关于绿毛龟,古人奉为神物。

南宋陆游曾撰文提及其曾见安徽一带市场多买卖绿毛龟,可见当时绿毛龟之盛。

甚至宋代秦桧过寿时有人曾将其胡须、鬓角比作绿毛龟。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园中养龟,同鹤一样也有实用。苏人多在天井中养龟,天井中龟吃蜈蚣、蜗牛,蜒蚰等虫。

“龟鹤延年”是古人美好憧憬,在园林之中豢养龟鹤来寄托此情,而今却均已消失,不得不说是十分遗憾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