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其造园艺术源远流长。本文以明清皇宫紫禁城中的御花园为例,从另一个角度——景观设计来阐述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学者安娜在紫禁城杂志发表的《从园林规划的角度看紫禁城御花园》一文中,有一下研究看法。
紫禁城内御花园景观植物配置:一般来讲,建筑物是不变的,而植物是随季节变化的,因此植物与园林建筑搭配得当,才能呈现四时之景和时序景观与空间变化,达到园林景物中静与动的对比效果。植物的种植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等方法,虽然处理手法不同,但都很注意植物的种植和搭配,强调园林建筑与植物关系的处理要“相融”,植物丰富了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植物柔软、弯曲的线条打破了建筑平直、刚性的线条,植物舒缓的色彩调和了皇家建筑浓丽的色彩,这种相融增强了园林的整体艺术效果。
紫禁城内御花园景观植物配置讲究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御花园天一门内连理柏、摛藻堂古柏、琼苑东门龙爪槐、堆秀山白皮松、延晖阁前古柏、坤宁门北楸树、绛雪轩前方形五色琉璃花池、钦安殿南、东、西三面大小不同花池中的牡丹、芍药等名贵花卉、天一门前诸葛亮拜斗石等小品与红墙、黄瓦、白栏一起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达到步移景异、胜于天然的意境。
紫禁城内御花园景观建筑构造:建筑物是中国古典园林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建筑中看景观,景观中又有建筑,相互间看与被看、水乳交融。
紫禁城内御花园景观园林建筑布局要注意处理好疏密关系,即我们常说的节奏感。就整体而言,要做到疏密有致、疏密相间,疏处求密,密处求疏,若密处无疏可求,则少空灵之趣,显得壅塞,反之,若疏处无密可求,则无意蕴,使人一览无余,缺乏深邃之感。园林建筑的布局,还应避免过于规整死板的布局,而应从中寻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虚实穿插,相互渗透,使空间层次丰富,景色变化多样,创造出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灵活多变的景观效果。
紫禁城内御花园景观御花园的建筑布局在轴线对称的原则下,虽左右对称而非完全均齐,在体量、色彩、装饰、装修上尽量予以变化。全园中央的主体建筑是钦安殿,园内除千秋亭与万春亭,澄瑞亭与浮碧亭之外,几乎没有雷同,如延晖阁与御景亭,虽左右对称,但在体量与色彩上略有不同;养性斋与绛雪轩,一凹一凸,左右遥相呼应。
钦安殿(网络配图)另外在造型上有方、八角、十字等各种平面以及组合平面,瓦顶式样有重檐盝顶、四角攒尖、重檐攒尖、八角攒尖、重檐歇山卷棚、八角盝顶等,这些体现了设计师的精心构思,在灵活多变的同时彰显了皇家的气派。
紫禁城内御花园景观御花园是紫禁城轴线的尽端,这座精心规划的大内御苑充分体现着封建都城规划的传统格局,于规则严整中散发浓郁的园林气氛。反映了明清时期造园设计者高超的造园水平,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