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还没来的时候,所有人就开始发慌。
按照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是戊戌之年。而历史上的戊戌年,一般都会发生一些大事,比如年的大跃进,年的戊戌变法……
另外,关于“10年一危机”的传言也甚嚣尘上,比如,年次贷危机、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年美国大崩盘……
如果你觉得以上只是巧合以及一些人的迷信,经济学家告诉你,他们有N种科学的办法证明:年,可能会是60年来的万劫不复之年。
已故的周金涛用的是“康波周期论”,活跃着的任泽平用的是“金融周期论”,大洋彼岸的瑞·达利欧用的是“债务周期论”,而诸如“繁荣的顶点”“明斯基时刻”等理论也是不绝于耳。
事实上,年的上半场,的确让人慌的一比。
一
慌的很
这半年,A股各大指数全线下挫,上证综指累计下跌13.3%,深证成指下跌15.04%,中小板指下跌14.26%,创业板指下跌8.33%。
和永远踢不进世界杯的国足不同,这半年,我们的大A股再次轻松“熊冠全球”。
股吧里,论坛上,股民们叫苦不迭。专业机构的日子也一样惨不忍睹。
截至6月底,今年上半年以来被清算的公募基金高达只,是过去四年(年~年)的总和。私募更惨,截至到5月底,一共有将近只证券私募产品提前清盘。
A股为什么牛不起来,和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并列成为中国两大未解之谜。
债市这边的情况,也不忍直视。
截至年6月30日,债务违约事件频发,总金额达到.01亿元,相比年同期增长了47.13%,并且已超过年全年的数额。更大的偿债高峰还在后面,目前所暴露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数据来源:wind,知行研究院
那些曾经备受银行、投行们喜欢的上市公司们,突然间发现自己“失宠”了。连碧桂园、东方园林这些好学生的债券都发不出去。更不要说,其他中小企业究竟生活在怎样水深火热的环境中了。
人民币的连续贬值更让人发慌。从4月中旬算起,这一轮人民币贬值已超6%。尤其是最近半个月的11连贬,能让那些人民币多头们慌的想哭。
6%这个数字,在那些习惯了动辄上下波动30%的股民看来,可能并没有什么。要知道,如果人民币继续贬下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将远远超过贸易战。
在股、债、汇、房四大核心资产中,唯一一让人不慌的是房地产。这个人人都以为的“泡沫”,却坚硬的像个钢珠球。
尽管这半年,全国各地发布了几百个楼市调控政策,用尽了这个星球上最严厉的词语。
但是,人们对于买房的热情依然不减。深圳楼盘摇号先交万诚意金,杭州买房要预存万,上海豪宅推出就售罄,连夜排队,万人抢房,堪称世界奇观!
万般皆下品,惟有买房高。过去这半年,“买房”依然是老百姓们最大的郑智正确。
很多人总在问:为什么天天喊“脱虚向实”,资金却始终流不到实体?天天喊“调控房价”,而房价却依然暴涨?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涨”就是房价上涨的理由。资金的总池子就那么多,大部分都被冻结在楼市中了,还有什么活水可以流向实体?
目前,中国楼市总的市值已经超过万亿,是GDP的5倍(超过全球平均值的一倍),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2.5倍,是储备货币的15倍,是货币发行的45倍。毫不夸张地说,卖掉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年的上半场,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因为还有中国股民、金融机构、上市公司……
二
没想到
大家“慌的很”,是因为这半年有太多的“没想到”。
没想到,在年,1万个比特币只能买一块价值25美元的披萨;而到了今年年初,一个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2万多美金。
没想到,年的A股一开场就是18连阳,一派盛世气象。更没想到的是,就当人们满怀信心地迎接牛市时,一场疾风骤雨的股灾接踵而至。
没想到,去年11月与中国签下5亿美元订单,刷新世界经贸合作新纪录的特朗普,仅仅过了4个月,就毅然决然地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
更没想到的是,原以为这只是特朗普应对中期选举的“假戏”,最后却发现特朗普是在“真做”。在一次次的交锋中,他已经把筹码加到了0亿美元!
股民们早已习惯了,无论子弹射向何方,第一个捂着胸口、应声倒下的一定是A股。
只是没想到,已经“很便宜”的A股,竟然被特朗普的几条Twitter砸出了两年多的新低,重新回到了2时代。
现实的剧情,就像这届世界杯纷至沓来的冷门:
梅西和C罗“慌的一比”地止步16强。
卫冕冠军德国队被韩国队2:0绝杀,小组出局。
西班牙在点球大战中输给了实力远远低于自己的俄罗斯。
正所谓:
买球买冷门,豪车开进门。
买球买强队,天台去排队。
文艺青年说:我不喜欢一眼看到头的生活。
的确,生活中的那些“没想到”,会给人带来惊喜或惊吓,所以才让人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
在投资中,容易想到的叫“一致预期”,往往也没有价值,甚至是错的。而且,能不能把握大部分人没想到的“机会”,躲过大部分人没想到的“风险”,是评判一个人投资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如果你想的和大家想的一样,凭什么是你挣钱,而不是别人?
马云曾说:对于机会,大多数人总是会经历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追不上的过程。
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再说说特朗普。
这半年,带给我们最多“没想到”的特朗普,不仅让广大中国股民深受其苦,就连全球各国首脑也对他无可奈何。
(G7会议之“六大派围攻光明顶”)
恨他的人希望他立马下台。爱他的人却说,特朗普可能会是美国自里根以来最伟大的总统。
为什么特朗普看起来疯疯癫癫,却总能出其不意,频频得手呢?在我看来,不是他多么英明,多么伟大,恰恰是因为他不按常理出牌,乱拳打死老师傅。
为什么世界杯总存在“冠军魔咒”?因为其他球队用了4年时间,早已把上届冠军的套路全都搞清楚了。同样的打法,就很难获胜。
同样的,当大家渐渐看清特朗普的套路后,你就会发现,他其实并没有那么神。
三
做减法
不过,经特朗普这么一折腾,让中国人清醒了很多。大家不再高呼“厉害了,我的国”,而是开始反思,中国究竟还有哪些不足?
我们最大的不足,可能就在于: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盲目做大,却鲜少做细做精。
在这届世界杯中,只有33万人口的冰岛杀进了世界杯。33万是什么概念?差不多相当于北京天通苑小区的人数。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老问题上:为什么14亿中国人,却找不到11个可以上场踢球的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决策层很早就提出了:要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新的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呢?
过去,我们总希望能够“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总会痴迷于“既要……又要”的结果。
甚至到今天,我们依然会看到不少让人困惑的政策:
而无数的事实一再告诉我们:任何好的战略,首先要做的就是放弃。当你集中关键资源去攻击少数而单一的正确目标,往往可以收获可喜的成果。相反,想要同时实现多个互相冲突的目标,就会陷入被动,最终无法实现任何一个目标。
所以,要想“高质量”,就必须“做减法”。
只有这样,哪怕只有33万人,只要集中资源去踢足球,也可以踢进世界杯。当然,也正因为有14亿人齐心协力去建房子、买房子,所以我们的房价才会高不可攀。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国家“水大鱼大”,有足够大的战略纵深,不可能所有人只去踢足球,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去研发芯片,做减法是小国心态。
在我看来,我们不仅要在资源有限时做减法,在资源充分的时候恰恰更要做减法。我们至少要在文化上,机制上,鼓励大家做减法,培养匠人精神。
我们要让14亿人中,有些人满脑子想的就是足球,有些人满脑子想的就是芯片。而不是,任何职业的人坐下来,谈的都是房子。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把上半年的很多问题想明白。
比如,为什么A股屡创新低,而纳斯达克却屡创新高?
原因是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很多,但质量很差。而纳斯达克通过不断地新陈代谢,确保了那些上市公司一定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
比如,为什么专心“打酱油”的海天味业市值超过亿,而打造了“七大生态”的乐视网却在破产退市的边缘?
是因为专注做好一件事尚且不易,同时在多个领域开战,无异于自取灭亡。
再比如,为什么今年上半年区块链那么火?
因为太多的创业者,只是追风的投机者,而不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匠人。有些人,几乎追过VR,人工智能,共享单车等所有的风口,却没有干成任何事。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
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企业如此,对一个国家也如此。
最后
最后,再说点不一样的。
其实,所有的“慌”都是暂时的。一年四季不可能永远温暖如春,寒冬是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
在比较“慌”的时候,要想起那句话: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有过一定的经历之后再回来看这句话,就会发现这不是一句鸡汤,而是要让我们具有“周期思维”,也就是周而复始,物极必反的道理。
如果把看周期的眼光再放长远一点,就是大局观。
有了大局观,你就会发现,短期不容易想到的事情,长期来看其实就比较确定。这样你就不慌了。
比如,我最近一直跟朋友说,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卖房买股”的最佳时机。原因很简单,房价高高在上,而且民怨飞天。而股价已经跌到历史低点,上下呵护。如果以1年甚至更长的期限来看,买优质股的收益率一定会远远高于房子。
拥有大局观,还可以帮助我们想清楚现在究竟要做什么。
如果看准了一件长期有前景的事情,那就做减法,调动一切资源把它干成。1年不成,2年成;2年不成,5年成;5年不成,那就10年成。
滴水穿石,磨杵成针。功到自然成。
其实,上面说的都是老故事,大道理,但用在这里,却特别应景。
下半年,愿你我都不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