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新闻 >> 正文 >> 正文

当代年轻人难以拒绝回老家的诱惑

来源:园林 时间:2025/3/1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0/content_20138669.htm

文/肖皖璇“我现在甚至连做梦都在找工作。”

年初从英国读研回国的陈佳,正好赶上了国内毕业生人数创新高的一年,与此同时参与竞争的还有年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突破百万,找工作对任何学历的毕业生来说都不容易。

今年,教育学专业的陈佳回国之后,面临的是“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改革,各大教育企业纷纷进行收缩及裁员,这让她的就业机会减少。

“现在想去大城市的教育机构是无望了,普通院校更想要有学科背景的师范类学生,国际学校又想要有经验的,感觉自己的路已经完全被堵死了。”行业的急剧变化和巨大的竞争压力,让陈佳忐忑不安。

后疫情时代,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的新形势,不仅改变了年轻人的就业预期,也改变了他们的就业方向。

“我打算留在西安老家考编了。”

老家的“铁饭碗”

“哪儿有考试我就去哪儿。”放弃了留学生对高薪工作的向往后,陈佳开启了“全国巡考”模式,先后报了五个城市的事业编。“上周末去成都考完试之后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还是打算留西安了,家乡的环境能让我安心一点。”陈佳说。

陈佳的考试资料

如今,像陈佳一样选择回到家乡发展的海归正日益增多。据智联招聘《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海归开始选择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年海归群体前往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的意愿明显增强,投递人数同比增长了24.5%,而新一线城市投递人数同比增长2.6%。

陈佳的老家西安,一度成为中国的“网红”城市,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在《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中,西安排在百强第11位。西安高校数量达63所,可谓是一座青春城,针对以应届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才,西安制定了创业补贴、人才奖补等政策。吸引了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的众多优质企业纷纷落户,使就业环境逐渐改善,更是直接吸纳了理工科院校的人才。

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然而,陈佳在老家求职也并非一路坦途,“本地就业机会更多以制造业、能源化工企业为主,对于我这种文科生来说工作选择面比较窄。”陈佳表示,尽管自己的专业在西安并不“吃香”,但是这里国有企业、高校资源较多,可以通过考公考编进入这类单位从事文职工作。

近年来,受疫情的影响,国企热、考公潮升温,毕业生都想要个“铁饭碗”,这个趋势也逐渐蔓延到海归群体。年向国企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7%,3成留学生期望进入国企就业。不久前,北京也公布了一部分公考拟录用人员名单。在这次的名单里,诸如城管、街道办等一线基层岗位,也不乏海归精英在竞争上岗。

“在国外留学后可能会与国内就业市场‘脱节’,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所以还是回到老家找份体制内的工作最稳妥。”陈佳表示,自己还努力在城市产业结构和自我职业价值观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但并不认为“体制内产出与留学投入不对等”。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多元化的兴起,一些对于留学生和回家考公的观念固化已经被打破。

离家和生活更近一点

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周蓉决定回成都工作。她的专业是风景园林,和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蓝图非常相符,在毕业前她就已经找到了一份在成都某设计院的实习。

“我找工作最看重的是生活环境,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一种生活。”周蓉说。

在成都有她最爱逛的春熙路,半夜回家也能在楼下买到十几块钱一碗的冒菜,也不用因为房价而透支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相比于北京让人感觉到“打脸”的干燥大风,她更喜欢成都带有泥土清香的潮湿空气。

“不少人想在北京挣大钱,然后回老家定居,我直接一步到位了。离家近、不加班、房租便宜,还有很多时间去生活。”周蓉表示,追求简单稳定的生活也是这一代年轻人的特征。

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也说明了这一趋势,对这届毕业生来说,虽然薪酬福利仍是求职时首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