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总工程师束晨阳于“绿色生态低碳领域科研和实践交流会”上做的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科技促进处、绿色所等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束晨阳
中规院风景分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城市是“碳中和”的主战场,城市绿地在构建碳汇网络、改善微气候、建设零碳社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风景院聚焦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碳汇、构建连续完整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生态设计、建设节约型园林等领域,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和规划实践。一、标准课题
风景院长期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在绿色生态低碳领域积极参加相关标准编制和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表1风景院近年来绿色生态低碳领域的标准课题
1.1城市绿地规划标准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生态空间,已占到城市土地面积的1/3以上,但长期以来在国家层面一直缺乏标准规范来指导涉绿规划的编制。《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该标准的特点与创新主要体现在:?系统性:构建了满足多类型、多层次规划需求的城市绿地规划体系,包括系统规划、分类规划、专业规划等内容,并与城市规划(总规、详规)有机衔接,为城市生态引领、绿色优先奠定了支撑基础。
?创新性:突出为人服务,构建了完善的公园系统分级分类设置标准和细化指标要求。回应行业发展新动态,对城市生态修复、绿地景观风貌、绿地防灾避险等规划提出控制引导要求。?前瞻性:响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系统完整的明确了市域层次绿色生态空间的构成要素、规划框架、技术重点和指标体系。图1三亚丰兴隆公园(来源:网络)
1.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
城市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提供舒适出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道路绿化植物在生长环境方面也面临着严重的局限。该标准是对97版标准的修编,其特点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协调道路交通和绿化的关系,合理确定道路绿地率和道路绿化覆盖率。?增加道路海绵设施,对道路绿地内海绵设施建设提出要求。?细化、深化道路绿化树木生长环境标准。提出道路绿化更新的条件和标准。图2三亚解放路改造提升(来源:网络)
1.3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指标研究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是由城市中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和生态化的灰色基础设施共同组成的综合网络,包括城市水循环、城市生态网络和城市风廊三大系统。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通过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和物质循环,为城市提供永续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涵养、洪涝防范、气候调节、污染净化、休闲游憩、资源供应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是解决“城市病”的天然“药方”。《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指标研究》提出,1+3指标体系框架,包括总体指标、水循环系统指标、生态网络系统指标和城市风廊系统指标四个方面共37个指标,为科学评价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功能服务提供了依据。图3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指标框架(自绘)
1.4公园城市目标下的“城绿融合”布局模式研究
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风景院结合成都公园城市规划实践,明确了提出“五态协同”的公园城市城绿融合路径,即生态嵌合、形态耦合、仪态契合、业态混合、活态聚合,其中生态、形态、仪态是物质空间营建的主要因素,业态、活态则侧重在新兴动能培养,从而形成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抓手。图4“五态协同”的公园城市城绿融合路径(自绘)
二、相关实践
2.1基于空间管控、功能优化、价值提升的生态空间规划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空间管控技术。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空间管控技术。在《郑州市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案例中,项目组对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中的生态分析方法,开展生态安全格局分析,识别重要生态空间分布。落实生态保护要求,回应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诉求,并有充分考虑三生空间布局,制定刚弹结合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并提出管控措施。图5郑州市市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划定方案图(自绘)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的生态空间建设技术。在《海口城市增绿专项规划》案例中,项目组从生态调节功能、生物供给功能和文化游憩功能对研究区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有的放矢引导城市增绿。图6海口市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图(自绘)
基于气象分析的空间格局优化技术。在《鞍山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案例中,项目组引入城市气象分析技术,对矿山污染物扩散情况进行模拟,进而对矿业生产格局和城市用地布局进行优化。图7鞍山市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及用地布局优化分析图(自绘)
基于生态价值提升的新区蓝绿空间规划技术。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蓝绿空间专项规划》案例中,项目组应用价值当量法,核算生态价值,指引划定蓝绿空间布局方案,体现生态空间管理最新理念,探索生态价值实现及评估路径。图8济南市生态价值评估及蓝绿空间布局方案图(自绘)
2.2大尺度近自然森林营造
为了有效提高城市绿化植树的生态服务功能,风景院积极研究城市大尺度近自然森林营造技术,提出以下四项技术要点:?利用自然做工。达到森林生物群落动态平衡,充分利用自然力,使人工林或次生林接近潜在自然植被状态。?“乡土、长寿、抗逆、食源、景观”的植物选择。应当尊重现实、坚守底线、保持理想、坚持树种多样化。?推广“复层、异龄、混交”的种植方式。异龄指人工促进形成异龄林,复层指着重于微观尺度的水平复层和有强烈的生态位关系的垂直复层,混交指不规则团状混交、散点式株间混交。?低维护的地被植物设计。采用大面积、大尺度、多品种混播,既生态节约,又兼具景观效果。图9雄安新区亩示范林(来源:网络)
2.3城市滨水岸线综合修复
为了维护城市安全、传承城市文化、激发城市活力、塑造城市风貌、承载城市休闲,风景院积极研究城市滨水岸线综合修复技术,提出以下四项技术要点:?基于水文动力学的岸线曲化。?基于海绵技术的驳岸柔化。?复层弹性空间的植被恢复。?生态工法的技术应用。图10三亚两河四岸景观整治修复(来源:网络)
2.4基于指标物种的生境设计
为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风景院积极探索基于指标物种的生境设计方法,提出以下三项技术要点:?住:注重动物栖息地设计,形成多维融合的生态。?行:以植物形成的多种空间类型为依托,打造动物廊道。?食:针对性的食源植物规划,保障动物栖息及林地的生态效益。图11典型鸟类生境营建技术(自绘)
2.5基于植被应用的土壤环境修复
在副中心绿心公园案例中,利用植被修复棕地土壤,促进植被再生。在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案例中,模拟华北山地旱生植物群落,修复人工渣土山体植被。在三亚市小洲岛公园生态修复设计案例中,模拟热带滨海植物群落,恢复热带沙丘土壤环境。图12三亚市小洲岛公园生态修复设计(自绘)
2.6生态智能节水灌溉
通过生态智能节水灌溉技术,构建智能化灌溉平台、土壤传感器、物联网系统,并应用于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城市绿心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雄安金湖公园、息县公园、白浮泉景观改造工程等项目。实践证明,系统提供的自动ET调节灌溉,与现有灌溉系统相比,其每年平均节水约25%到45%。图13节水灌溉设施(来源:网络)
2.7废弃材料循环利用
结合北京建筑垃圾处理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废弃材料循环利用的技术方法,并应用于公园设计中。图14中关村公园园林废弃物再利用(来源:网络)
三、结语
风景院将基于已有的研究与实践,在城市绿色空间高质量发展、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低碳园林建造、城市自然生境营造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发挥风景园林专业优势,积极应对“碳中和”目标,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努力奋斗。数字化、科学化促进绿色化——城市交通领域科研与实践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西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划探索——以中规院西部分院的规划项目实践为例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绿色低碳引领城市转型,生态修复助力绿色发展——中规院深圳分院绿色生态低碳领域科研和实践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双碳”目标下的规划技术探索——基于中规院上海分院相关科研与实践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中规智库∣中规院绿色生态低碳领域科研和实践交流会干货盘点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