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新闻 >> 正文 >> 正文

颐和园园林艺术辑赏五方寸山水话谐趣

来源:园林 时间:2022/6/3

(顾彩华拍摄)

方寸山水间总是包含无限意趣,盆景、印章、甚至园林,无不如此。方寸之间的和谐融洽、配合得当,带来的不仅是美感,更是对“一方一净土,一念一清静”的感悟。

园中有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经常采用的布局手法。颐和园里有座“谐趣园”,巧妙地隐藏在万寿山东坡之下,澹然幽致的情怀使这座不足十亩的小园林自得其意。

谐趣园前身名为惠山园。“江南诸名墅,惟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赐曰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曰惠山园。一亭一径,足谐奇趣”。这是乾隆帝十九年御制诗《题惠山园八景》之序,道出在清漪园(颐和园前身)内建造惠山园的缘由:乾隆十六年(),乾隆帝第一次南巡,对无锡寄畅园的“嘉园迹胜”非常欣赏,誉之为“清泉白石自仙境,玉竹冰梅总化工”,于是命随行画师将此园景摹绘成图。三年后,带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小园在清漪园内建成,乾隆很满意,亲自题署“惠山园八景”,并多次赋写《惠山园八景诗》。这个小园林的建成,成为前山前湖景区向东北方的延伸点,又是后山后湖景区的一个结束点,盘活了整个清漪园东北隅之山水。

(于连祥拍摄-谐趣园宫门)(陈京安拍摄-谐趣园局部)

嘉庆十六年(),在惠山园原有山形地貌的基础上重修改建,整体上保留了惠山园时期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轴线,沿袭了惠山园的基本格局,并易名“谐趣园”,部分建筑添建与更名。“谐趣”二字取乾隆诗“一亭一径,足谐奇趣”。嘉庆帝另作御制《谐趣园记》,其中写“万寿山东北隅,寄畅园旧址在焉。我皇考南巡江省,观民问俗之暇,驻跸惠山,仿其山池结构建园于此......地仅数亩,堂止五楹,面清流,围密树,云影天光,上下互印,松声泉韵,远近相酬。觉耳目益助聪明,心怀倍增清洁,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命名谐趣园”,点明谐趣园“静”之主题。光绪十七年(),慈禧重建谐趣园时又增建部分建筑与游廊。由此,谐趣园五处轩堂、七座亭榭由廊墙联为一体,在规矩中增添了自由活泼的意趣。

(于连祥拍摄-谐趣园池中黑天鹅)

(顾彩华拍摄-谐趣园黑天鹅)

谐趣园内环池建有知春亭、引镜、洗秋、饮绿、澹碧、知春堂、小有天、兰亭、湛清轩、涵远堂、瞩新楼、澄爽斋等亭、楼、堂、轩、斋、榭,并用曲廊把这些建筑连接起来,水池四周用太湖石砌成泊岸,沿岸遍植垂柳。(谐趣园平面图-引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颐和园》)

注:1-谐趣园宫门2-知春亭3-引镜4-洗秋5-饮绿6-澹碧7-澄爽斋8-瞩新楼9-涵远堂10-知鱼桥11-知春堂12-兰亭13-湛清轩

(顾彩华拍摄-谐趣园知春亭)

入谐趣园宫门即是知春亭,此建筑为光绪十七年重建谐趣园时增建的一座亭式建筑,其名称与昆明湖畔知春亭相同。出知春亭由三间游廊串联着小巧的轩式建筑——引镜,建筑坐南朝北。“引镜”形容池水明澈,开轩观赏如举镜眼前,又指政治清明,有歌功颂德之意。此建筑亦为光绪十七年时增建。(张简拍摄-谐趣园知春亭内)(颐和园宣教中心资料图片-谐趣园引镜轩、知春亭)(胡兆奎拍摄-谐趣园洗秋轩)

引镜东侧为临水建筑“洗秋”,一座开朗明畅的敞轩。坐此观小园,看水中秋色倒影,清爽如洗,正如乾隆二十五年作御制诗《洗秋阁》所写:“惠山园里洗秋阁,八柱玲珑水一方。即景飒然成小坐,当前妙趣悟蒙生”。(刘真平拍摄-谐趣园洗秋轩内)

(宋乐燕拍摄-谐趣园饮绿水榭)

洗秋北三间游廊贯通另一临水建筑“饮绿”,为一座水榭建筑,始建于乾隆年间,其时名为“水乐亭”,为惠山园八景之一。“水乐亭”是仿照杭州烟霞岭水乐洞及苏轼多篇《水乐洞》意境而取名。嘉庆十六年将其更名为“饮绿”,出自“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绿”,游鱼穿嬉荷藻间,举目则可观北岸西岸的松林烟霞。身致其中观赏如畅饮佳酿一般。光绪时期,慈禧曾在此钓鱼取乐。(毛珊拍摄-谐趣园饮绿水榭内-对景涵远堂)

饮绿隔池与涵远堂对望,两座建筑互为对景。饮绿东侧由十几间游廊连接着的一座临水赏景的敞厅,取名“澹碧”,此建筑为嘉庆十六年添建。

(张晓莲拍摄-谐趣园引绿水榭东向游廊往澹碧敞厅)(颐和园宣教中心资料图片-谐趣园澹碧敞厅)

(张继云拍摄-谐趣园澹碧敞厅东侧爬山廊往知春堂)

(王梅拍摄-谐趣园爬山廊后檐什锦窗砖墙)

澹碧敞厅沿什锦窗廊墙通往知春堂,其前身名为“载时堂”,仿寄畅园的嘉树堂修建,为惠山园八景之一,在乾隆年间为供帝王读书之处。嘉庆十六年更名为知春堂。建筑坐东朝西,乾隆诗中称其为“背山得胜地,面水构闲堂”。此堂在当时为惠山园的中心建筑;嘉庆改建此园时,在池北岸添建涵远堂,由此使园林景观中心转移到北岸。咸丰年间,皇帝曾在知春堂办公召见军机大臣。(刘巍拍摄-谐趣园知春堂)

谐趣园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知鱼桥,同样为惠山园八景之一,意仿寄畅园知鱼槛。此桥为贴水而建的石平桥,便于观鱼,桥名源于《庄子·秋水》中先秦哲人庄子与惠子在濠上的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惠的“濠上问答”被广泛地用于传统园林之中,在三山五园中的圆明园有知鱼亭,静明园中有知鱼濠,静宜园的知乐濠;在北海有濠濮间,寄畅园有知鱼槛,避暑山庄有濠濮间想,都是取同样的意境。乾隆曾为惠山园八景做过多首诗文,知鱼桥自在其中,在不同时期传达了帝王不同心境。今谐趣园知鱼桥头石坊横额也为乾隆所书,并刻乾隆御制《知鱼桥》诗及乾隆玺印,足见帝王当时对其喜爱有加。(刘真平拍摄-谐趣园知鱼桥)

乾隆帝御制《知鱼桥》诗(部分):

屧步石桥上,轻鯈出水游。濠梁真识乐,竿线不须投。子我嗤多辩,烟波匪外求。琳池春雨足,菁藻任潜浮。——乾隆十九年

平铺半亩冻琉璃,未是轻鲦出水时。谩道跃潜殊理趣,鱼知鱼乐我因知。——乾隆二十三年

饮波练影无痕,戏莲闯藻便蕃。知否付之鳞类,惠庄却费名言。——乾隆二十五年

石栏雁齿亘春池,出水轻鲦在藻思。数典列庄亦繁矣,由来其乐有鱼知。——乾隆三十一年

曲折石桥俯碧漪,噞喁春水出鱼儿。却嗤庄惠特多事,何必辩知与不知。——乾隆三十七年

石桥曲折镜光披,潜跃文鳞适任伊。俯仰清华谁弗乐,便当鱼乐亦应知。——乾隆四十一年

桥上偶然一俯披,鲦鱼出水乐由伊。惠庄自是出尘者,何事辩知与不知。——乾隆四十六年

久议惠庄多费辞,鱼乎子者究为谁?不如桥上观而乐,万物由其付自知。——乾隆五十年

(刘巍拍摄-谐趣园知鱼桥东侧石牌坊)

过知鱼桥向北为小有天亭,八柱重檐圆亭,光绪时期增建。“小有天”为道家所传神仙洞府之名,今河南省西王屋山号称十六洞天之第一,道家称其为“小有清虚之天”,简称“小有天”,后常用其来代指山岳型名胜之地。乾隆首次南巡杭州时,对西湖之畔的汪氏园极为喜爱,园周边瘦石玲珑,还伴有摩崖题刻,皇帝特赐名“小有天园”。在颐和园中,除谐趣园外,于万寿山西麓,也有一座小有天亭。颐和园内两处小有天旁亦有摩崖石刻,其建筑命名“小有天”也就顺理成章了。(胡兆奎拍摄-谐趣园小有天亭-亭北有假山洞门石额镌刻“云窦”)

小有天亭以北云窦山石向西一带,原为惠山园八景之一的“涵光洞”。乾隆游园时常在洞中小憩。嘉庆改建谐趣园时以涵远堂取代了寻诗迳和涵光洞等石景,现在的云窦叠石是光绪时代的景物,“云窦”二字为慈禧手书。在此之前,乾隆帝在中南海崇雅殿静谷等假山处也留有“云窦”题辞。

(张晓莲拍摄-谐趣园小有天亭西向游廊往兰亭)

兰亭及其连廊为光绪时期添建,并将乾隆“寻诗迳”诗文碑安置于内,“兰亭”出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借用此典故以推崇乾隆文采。“寻诗迳”为惠山园八景之一,仿寄畅园八音涧而建。石碑题刻乾隆御制“寻诗迳”诗“岩壑有奇趣,烟云无尽藏。石栏绕曲径,春水漾方塘。新会忽于此,幽寻每异常。自然成迴句,底用锦为囊”。“寻诗”之意出于“李贺锦囊藏诗”典故,诗鬼李贺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一有好的作品就写下来放入囊中;而此处也正是乾隆皇帝当年点笔题诗、寻幽无尽之地。(张继云拍摄-谐趣园兰亭)

(颐和园宣教中心资料图片-谐趣园兰亭内寻诗迳石碑)(张继云拍摄-谐趣园兰亭外)

兰亭北侧湛清轩,建筑坐北朝南,乾隆时期名“墨妙轩”,嘉庆更名。轩内原藏有三希堂法帖续摹石刻,乾隆十七年(),皇帝从内府所藏中挑选出唐朝褚遂良至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草各体作品,命人嵌于墨妙轩内的廊壁间,并命工匠细心拓印,装裱成册,分赐王公大臣,名《墨妙轩法帖》。咸丰十年()的浩劫之后,墨妙轩建筑被毁,法帖石刻不知去向。现在湛清轩内遗存一块烧裂的御碑,上镌刻乾隆皇帝诗文。

注:三希堂法帖全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共三十二册。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从皇家内府中收藏的晋唐至明代书法墨迹内,亲自甄选出部分传世作品,命蒋溥、汪由敦等大臣按年代顺序编辑成册后勾摹勒石,嵌于北海阅古楼内石壁,因法帖内收录了晋人三件稀世墨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故名《三希堂法帖》。(王梅拍摄-谐趣园湛清轩)

(于连祥拍摄-谐趣园涵远堂)

谐趣园水池北部正中为涵远堂,为嘉庆十六年添建,是谐趣园内的景观中心,体量为小园中各建筑之巨,坐北朝南。涵远堂在光绪年间为慈禧游园时休息的便殿,殿内有精美雅致的木雕装饰,堂前石码头为慈禧登船游园之处。(刘巍拍摄-谐趣园涵远堂内)(张继云拍摄-谐趣园涵远堂外)

涵远堂向西穿游廊达瞩新楼,该建筑在乾隆时期名“就云楼”,因“朝暮晦明,水面山腰云气蓬勃,顷刻百变”而得名,为惠山园八景之一,嘉庆更名。瞩新楼楼体运用了万寿山东麓地势的高差,使得该建筑在小园内看为二层小楼,园外看为一层敞轩,东近溪水西对松山。该建筑在光绪年间重建。

(颐和园资料图片-谐趣园内瞩新楼)

(颐和园资料图片-谐趣园外瞩新楼)

瞩新楼往南十间游廊通至澄爽斋,该建筑在乾隆时期称“澹碧斋”,惠山园八景之一,嘉庆易名。澄爽斋坐西朝东,东望知鱼桥、知春堂,二者遥相呼应,互为对景,是极佳的观景之地,乾隆皇帝称其为“楼南闲馆,俯瞰远碧,流气之余,神心俱澹”,身为帝王置身小园之中方能体会到难得的轻松和惬意。凭栏于斋前月台之上,园内环湖倒映的亭廊楼榭山石花木,如画卷纷呈,尽收眼底,可谓“山根水裔构闲斋,澹碧之中足浴怀。莫为方塘才半亩,同其澈则望无崖”。

(毛珊拍摄-谐趣园澄爽斋)(刘真平拍摄-澄爽斋南向游廊往谐趣园宫门)

“芝砌春光,兰池夏气;菊含秋馥,桂映冬荣”,正如澄爽斋此副楹联所道,谐趣园内四时景物皆佳,谓清幽之景与澄静之心协调呼应,无论是惠山园之山水还是谐趣园之意趣都秉承了这一点。

(张晓莲拍摄-谐趣园宫门内)

(张晓莲拍摄)

图/颐和园微摄影团队、颐和园宣教中心

文/编辑颐和园研究室肖锐

颐和园官方订阅号“颐和园微览”图文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