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优势 >> 正文 >> 正文

哲匠营造纪念计成诞辰440年学术研

来源:园林 时间:2025/4/2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www.yushiels.com/

中国园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代的造园家师法自然,目营心匠,给我们留下了众多优秀的园林,也形成了很多集大成的造园理论,为中国园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明代计成的《园冶》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造园理论巨著。

年是明代杰出造园家计成诞辰周年,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园冶》等中国传统造园文化宝典精粹,促进风景园林学科历史和理论研究。11月14日,中国园林博物馆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联合举办“哲匠营造——纪念计成诞辰年学术研讨会”。

会议以“哲匠营造传承创新”为主题,深入探讨《园冶》理论及其现代意义,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以《园冶》等为宝典的中国传统造园文化精粹,促进风景园林学科历史和理论研究,为风景园林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业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国风景园林理论研究和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中国园林博物馆馆长杨秀娟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主持。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

陈重理事长致辞表示,本次论坛再次为以《园冶》为代表的传统园林理论和文化的交流研讨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学科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和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园林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杨秀娟

杨秀娟馆长致辞指出,《园冶》对后世造园实践具有普遍性启示意义。园博馆始终致力于收藏、保护园林发展的重要见证物,持续教育、展示和研究。明年即开放十年,未来将进一步为行业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为园林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

报告环节,中国园林博物馆馆长杨秀娟、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先后主持。

原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李炜民

李炜民原总工程师以《守正创新知行合一——追忆孟兆祯先生》为题,从学科、社会、文化三个层面着重阐述了孟兆祯先生的学术思想。孟兆祯先生在传承《园冶》造园要义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形成《园衍》,并归纳出园林设计理论“孟氏六边形”。后将理论思想应用于实践,指导中国园林博物馆等的规划设计。孟兆祯先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对行业、学科作出了卓越贡献。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设计大师贺风春

贺风春董事长的报告题目是《园冶·园衍·园融----纪念计成诞辰周年》。通过对计成及《园冶》研究与解读,对仪征园冶园规划设计方案中孟兆祯先生的理论著作《园衍》思想的阐述,梳理了从园冶到园衍的传承、发展脉络。进而提倡将中国文化之美和中国园林艺术融入城乡规划建设,结合实践案例,提出师法自然、诗画成境、礼乐相和、借景有因、城苑共融、承古续今6个规划设计理念,剖析新时代中国园林营造法式及其理论运用。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郑曦

郑曦院长的报告题目是《计成〈园冶〉设计观试析》。他表示,计成将造园心得传于后人,孟兆祯先生衍释经典。从研究《园冶》到传授“《园冶》例释”到形成著作《园衍》,孟兆祯先生67年间教学、实践、研究,知行合一。通过梳理《园衍》《园冶》的内容框架、设计观,得出中国风景园林同计成的造园思想一脉相连,蕴含了“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国传统园林营造中“系统有序、韧性有余、取用有度”的优秀文化基因与生态智慧应得到传承并创新。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

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薇

张薇院长以《〈园冶〉理论运用于营造乡村和美生境的思考》为题,聚焦《园冶》理论与乡村和美生境建设的关系,提出《园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持续发展、绿色、宜居的理念,在新时代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乡村和美生境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破环、传统消退、特色丧失、建设失控等问题,可通过运用《园冶·相地》篇的整体性、适宜性、共生性观念,营造乡村和美生境。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顾凯

顾凯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园冶〉掇山的多样营造与审美》,通过分析造山类型与审美取向的异同,对比计成《园冶》与张南垣的掇山理念。归纳得出,计成《园冶》既认同16世纪后期江南造园中复杂石假山的造景成就,也认同17世纪新出现的以土石并用为营造特点、以天然山境为追求的土石山。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以绘画的多样性来处理假山的多样性,体现了对多样掇山取向的兼容并包。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园林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方惠

方惠的报告题目是《工匠谈〈园冶〉》,结合大量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从工匠的视角谈《园冶》及叠石,强调风景园林的理论研究与工匠实践应相辅相成、紧密结合。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教授王欣

王欣教授以《雅从兼于半土:浙江明清叠石技艺流变》为题,聚焦浙江一带江南园林的叠石历史,结合大量的实践案例和图片资料,对叠石的发展过程、审美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阐述了叠石技艺的传承与推广路径,并表示应吸收古今中外先进经验,创新发展,结合时代特征塑造叠石作品。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董璁

董璁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读〈冶〉管见》,从计成的生平、经历、写作动机,《园冶》的性质、版本等角度,谈计成《园冶》的意义与价值。结合论文成果,提出荣园并非是计成设计的寤园这一观点并进行论证分析,透过计成“石非草木,采后复生”,不赞同追求奇石、过度开采的选石观,可以看到《园冶》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杨锐

最后,杨锐副理事长对会议进行总结,学习计成及《园冶》的思想,可以得出风景园林是哲与匠结合、古与今结合的学科。与明代相比,当今的人口规模、土地利用、城市发展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已发生根本的改变,但计成及《园冶》的思想与理念仍具有极高的现代意义。如何守正创新,继承中国风景园林传统思想,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知识体系,是当代风景园林人肩负的重要使命。计成的理论思想与实践技法值得一代代继承与发扬下去,中国当代风景园林人,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必将接续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继年在武汉召开纪念计成诞辰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后,第二次聚焦计成及《园冶》。彼时,中国园林博物馆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期。年,中国园林博物馆将迎来开馆10周年,正如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哲匠营造传承创新”,我们寻着前辈的足迹迈向下个10年,一如既往携手共进,深入研究中国园林文化价值,传承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为园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