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讲点题外话,两个方面:一是放假了陪陪孩子,这两天也就没来得及更新;二是有个朋友私信我说写的东西有点像记流水账,干货不多,可读性不强。在此谢谢这位朋友的批评指正,我会努力提高写作的水平,在表达完整意思的同时更有趣味性,也更有内涵。也希望所有的朋友多包涵、多批评,我一定照单全收、立行立改,保证每天都有进步。
言归正传。年省考结束差不多都10月份了,讲真那个时候真的有点放弃了,毕竟年龄也快到线了,再加上个人包括家里的原因,真的有点想彻底的换个环境换个工作。其实那时候是想着去国外,护照什么的也都办好,地方也都联系好了,就等元旦或者春节过后就准备走人了,区里发公告说要招收一批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因为老婆就在我们高新区工作,所以对这点信息比较敏感)。这时候我老婆就对我说,要不再试试吧,正好之前也复习一段时间,有些基础,这个考试虽然和省考不一样,但是基本都差不多,你买点教材看看,再考一次,反正现在也走不了。我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那就试试吧。
19年参加事业单位招聘买的资料
这段时间应该是我这几次考试准备时间最多的一次,差不多就相当于是全职备考了,没到头悬梁、锥刺股那个地步,但至少能保证每天学习时间在4个小时以上吧。学习这东西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考试完之后我就觉得考题十分简单,当时就想估计又不行了。因为简单的话大家肯定都不错,估计又没啥希望了。但是最终成绩出来之后确实不错,在报考我们单位的5个人里边是第一名,虽然面试成绩稍微差了点,最终总成绩还是第一名,总算是上岸了。
19年考试成绩,划线的就是我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省考就不必说了,一团糟,可以说是不堪回首。差到什么程度呢,行测我感觉得有35-40题是对着答题卡直接涂的答案,因为根本就没时间看了,当时考试完我真的就不想参加下午的申论考试了。中午在家做了好久的心理建设才去考试的,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和我是一样的感觉。反正下午考场里就有空位了,看新闻上好多地方也都有同样的反馈。到现在我也没有去估分什么的,因为都是蒙的,没有一点印象,也就无从估起。说实话,这是我这么多年参加各种考试最差的一次,以前也有考试没有写完的,那至少是看完题确实不会才没写,不像这次,连敌人是什么样都没看到就已经GG了。
讲了这么多,流水账也写完了,谢谢能坚持看我文章到现在的朋友。最后呢,我想结合自己从毕业、就业到现在的感受吧,比较杂,也比较乱,其中有不对或者不通顺的地方,大家也就将就吧,我尽量把逻辑写清楚一点,也希望对看我文章的同学有一点点帮助。
干货来啦!!!
我想对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讲这些:
1.如果你是和我一样的大专生,要不参加专升本,要不就参加自学考试,起码保证你走出校园的时候有个本科学历。因为不管是到哪儿就业,学历都是少不了的,这能让你多点选择,让挑选你的人高看一眼。当然,家里有矿的同学请忽略。别的咱们不说,就比如参加省考的话,大专起报的专业很少,基本都是乡镇,而且还是偏远乡镇。如果不是你自己的家乡或者离家比较近的话,你上班以后会很痛苦,有点时候感觉几十公里或者百十公里不算啥,当时等它成为常态的时候,你就会感觉每天通勤是那么的痛苦,特别是成家有孩子之后(具体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公考小白需要看一看》)。其次现在市直事业单位招聘也和省考差不多,很少有专科能报名的,除非是那些园林、畜牧或者医药这块专业性很强的单位,即便这样也非常少。再加上今年之后全省的事业单位也要开始联考,门槛肯定会提高,所以尽可能给自己一个高的起点。拿我自己来讲,为啥这么多年才只参加了这三次省考,就是因为能选择的职位太少。另外就是去年上班以后,我比本科学历的同事工资就差了块左右吧,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多,但是去年实习期我的工资到账也就.6元,差不多8%了,是不是很可怕。
2.如果有志于考公的话,尽量在学校的时候提高自己,比如争取国家奖学金,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想组织靠拢啊,这样的话可以报名参加选调生考试,竞争相对小一点,起点也高一点,以后发展也会好一点。当然,这个仅限于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注意,是应届毕业生,大多数人可能就只有一次机会,你也可以努力争取三次。
如果是专科生呢,自学学历尽量找一个公考招考职位较多的专业,譬如法学、财会之类的,基本每年都是公考的热门专业,大多数单位都能进,都有需求。这样的话选择面比较宽,可以有比较的报考。
我想对已经毕业的同学说这些:
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