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时代我们该如何教学——听课有感
信息社会最不缺的就是信息,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只要一本课课通就可以搞定。什么生字组词、文章分层、段落大意的概括,文章主旨的理解,课课通中应有尽有,学生们不动脑筋地把他拿来据为己有,上课时和老师对答如流。本来是要经过一番思维的努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现在乘着快艇轻而易举就越过思维的汪洋。
预习第一项离不开生字组词,但是看看学生组的词语又有些哭笑不得,很多词语老师都未必见过,生僻程度可想而知。本来让学生组词是为了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但是学生只获得了一堆死知识,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我认为组词这项作业大可不必让学生去从教辅资料上誊抄,那怎么办呢?老师一个个讲清楚啊,从这个字的本源义讲到引申义,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个字的演变过程,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然后顺理成章地组了很多的词语。老师们可以上网买一本《小学生说文解字》就可以搞定了。
概括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也是小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老师在概括内容的处理上也比较单一。
看看余映潮老师训练概括时的角度:
《狼》:用八个字介绍课文的情节:遇狼、御狼、防狼、杀狼
《观潮》:用带有“前、中、后”的句子概括文意。
《散步》:给这篇美文再拟一个标题,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苏州园林》:提取并组合课文中各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旅鼠之谜》: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台阶》用五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评说“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刷子李》:概说“刷子李”之奇,概括《刷子李》之妙。
......
每一个问题都指向概括,但是不同的文本设计的方式不尽相同,让学生有概括的冲动。所以信息共享时代,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巧妙地处理文本,如何巧妙地进行文本的剪辑、组合,以较为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之前看过朱煜老师《慈母情深》的教学实录,实在佩服朱老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朱老师抓住文中的若干细节进行教学。
且看一个片段:
细节1:几组数字
(1)27元,31天,27天
27元指什么?——母亲一个月的工资。
31天指什么?——一个月。
27天指什么?——一个月只休息四天。
平均每天赚多少钱?——1元/天。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9%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