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说·张志国
匠人集是CGC中国花园节推出的一个全新专栏,旨在为景观设计行业提供一个展示和了解的双向平台。专栏含有:匠人说、匠事行、匠心境三个子栏目。
匠人说将采访景观设计行业中有实力且取得一定成就、拥有重大影响力或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景观设计大家。
此次我们有幸采访了上海市景观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张志国。
Q
最初吸引您成为景观造园设计师的原因是什么?
张志国: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并且这需要一个学习、自我修养和不断提高的过程。我自认自己还是有一定美学功底的,从初高中开始我就对画画、书法非常感兴趣,大学时期也开始学习了摄影,直到至今也依旧非常热爱。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对美学艺术一类的东西一直非常热衷。在我们那个时代,手机、电脑这一类的多媒体非常罕见。我会将报纸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剪下来,也就是剪报。所以对美学欣赏有一定的基础锻炼,审美水平也因此逐步提升。
另一方面,我所学的专业是土壤生态学。这门学科涵盖的方面非常广泛,从微生物、植物、地质、地貌都囊括在里面,大自然的美学也都融入其中。后来,调整了专业方向,开始做园林植物、多年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育种及植物设计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能够将自己的爱好与所学的专业相结合,以本心出发,这就是我喜欢景观造园的原因。
Q
您对自己的设计风格如何定义?
张志国:时代的发展,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的风格。我个人来说还是更喜欢简约的风格,比如说宋代的家具,它们的线条是非常简洁却又让人过目不忘。另一方面是生态,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重视。
所以我做的东西一般来说是简约,“约”还是节约的约。是要在花钱很少的情况下做出好的景观。在经济非常充裕的情况下,能做出非常优秀的作品。但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设计师依旧能凭借手上的资源,做出非常美好的作品。这恰恰是能凸显设计师的能力。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相应的特征,服饰、家具、建筑都一样。我们这个时期的园林也应有它的特色,而这种时代的印记也会融入在我的设计风格中。
我们国家的古代建筑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现在的人为了复古为了美观选择去复制它。但一来我们古代的建筑景观造诣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能保留至今的也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能再突破创新是非常难的事。二来古代的工艺和现在不同,很多材料和技术现在已经不同了。
生态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园林设计中小的景观我更偏向于靠植物来打造。尽量减少硬质、无生命的材料的应用。
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说是我本来在追求的内容。不敢说已经形成了某种风格,但一直在追求的路上嘛。
Q
您的想象力和灵感从何而来?
张志国:这就比较复杂了。从我本身体会来说,还是来自于自然界,与生态相关。源于自然胜于自然。要求天、地、人达到和谐的美,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景观可以做到非常自然,没有人工的匠气,那就是达到极致的地步了。
风景园林越自然越好,现代城市化发展迅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很难去体验到真正的自然景观。所以反而更需要在城市中去打造自然化的园林。
所以现在更崇尚的是源于自然,胜于自然。
另一点是源于生活,也就是功能。首先是满足功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景观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比如说现在在城市生活时间长了,人们需要放松。而这无法纯粹靠硬质景观去达成这一目的。有生命的植物和没有生命的摆件是一样的,一件没有生命的东西放在那里,日常清洁擦一擦就结束了。而有生命的植物,在你的工作之余,浇浇水修剪树枝,还可以给它换换盆。最终,植物会长成你精心栽培后独一无二的模样,你会参与到它成长的过程中,这与你直接买回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你会有成就感,同时照顾这些花草的同时,生活中那些琐碎的杂乱的事也会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心理上也会得到一定的疏解,身心得到放松,对人的健康也非常有好处,花园的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Q
您如何确定每个设计的特别之处,并让每个作品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质?
张志国:每个设计师做出的作品都不同,这本就是作品特质的本身。但这个特质是否具有一定的意义。有时候为了追求所谓的“特质”,为了追求个性而个性,不免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在了。
我认为的特质就是创新,创新才能出特质。而这个创新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切入。比如说从设计上出现的空间表达、空间分割,以不同的形式做出更具美学价值同时也更合理的作品。时间长了之后,便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每一个作品每一个庭院都有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在保证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理念,是我认为比较好的作品。
Q
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融合与冲突?
张志国:我认为传统与现代之间应该没有冲突。时代无论如今变迁,文化都是它的根源。但若是不使用、不发展、不去深耕深入的理解它,那这个根源也会逐渐凋敝。
作为园林设计师来说,表达的不仅是美与生态,更要有文化蕴含在其中。使根源得以滋养,让精华得到传承。现代设计之间当然可以加入传统的文化,这是不矛盾的,只是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去平衡两者。
Q
您在设计中如何平衡建筑、景观、个性和趋势之间的关系?
张志国:我心里会有一个尺度,首先我会考虑它的功能。作品的受众面是谁?服务对象是谁?使用者有什么习惯?当然,他们有些想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首先要先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基本功能,他是来用这个东西干什么?是纯粹休闲还纯粹观赏或者路过临时在休息休息?但使用者并不是专业人员,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那么我们设计师就要从专业的角度去想办法说服他。
除了功能以外,还有就是生态。功能是必须要满足的,而生态的理念也十分重要。
比如说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如何不在雨水的冲刷下导致泥土的流失?如何打造循环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由点及面,可以从小方面来影响社会生态的一个基础心理。
再有是植物,人在通过日常的养护中会了解它们的习性。在这些园林的花花草草中,可以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仅在于外在的美观,人们在通过日常操作和管理中,对生态的理念也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比如说病虫害防治、农药对环境的危害等。长时间下,对于生态环境,对于人类自己在自然界中所处于的角色,都会有变化。人与自然相融合,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Q
景观庭院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您认为在整体设计规划中,哪个部分最为重要?
张志国: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从我本身来说还是功能是最重要的。保证使用者的生活质量舒适安全是最重要,庭院是为人服务的。比如说城市的居住空间较为紧凑,大多数人都希望要一个私密安静的生活环境,庭院的隔断树木都是可为此种需求而服务。
Q
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国内景观/庭院设计的发展?
张志国:近几年我们国家也开始重视景观庭院设计。家庭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相对于以往,对于生活环境的美观舒适要求也逐渐在提高。不仅考虑自己居家室内的环境装饰,对室外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逐步变好的过程。
现在不乏从国外引进的新兴理念,利用很多石材,采用多种新兴空间分割法,造价也非常高昂。但是在后期不注意养护就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也缺少互动性。
近几年盛行的花境,实际上也是园林植物设计的一种配置形式。它需要一年四季都有花开,不但要表现植物单体的美,也要展现出组合后的群体美。但实际应用上,多年生可相配的植物相对来说没那么充沛。很多时候为了当下的效果会硬凑出很多漂亮的植物,但是来年的成长就无法保证。这实际上还是一种浪费。这种趋势也并不是长久。
其实这也意味着对于花园建造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和等待的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Q
作为一名景观/造园设计师,您希望通过庭院和景观的设计来反映或实现什么?
张志国:设计是很有意思的,我想要做什么东西,让自己的思想去体现在作品上。当然有时候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毕竟从设计图纸落到实地上,实际施工工艺和材料都会有一定的制约,很难实现设计效果。
但总得来说,景观或造园能够使大家放松休闲,爱自然、爱生活,本身就非常有意义,如果能够让大家从精神层面上得到正向的能量那就更好了。
Q
在设计的过程中,您最享受的是什么?
张志国:我觉得能够让我的设计思路得到实现,展现出应有的效果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有时候遇上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场景有一定局限,能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解决这个问题就让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每一次遇上挑战、解决挑战、实现目标,这是最值得回忆的。
Q
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个您目前最满意的设计案例
张志国:设计的作品都是自己的心血,但往往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未必能达到完美的效果。我做了十几年学院院长,很多时间用在了行政管理和学科建设上。我主持设计和建造的几个花园还是具有代表性的。
一个是学校的植物园,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校中园林、园艺专业的学生,他们需要去了解这些植物,而且种类越多越好。但是学校里的空间没有那么充足,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多的去展示不同植物种类。以收集更多的地被植物和宿根花卉为目标,这些也是大多数植物园不太重视的类型。同时采用岛式群落造景方法造园,打造精细植物园林景观,用有限的资金,建成“小而美”的植物园。
△植物园
另一个我很满意的作品是容器花园。我们国家城市化发展迅速,广场很多,屋顶也很多。如果想使它们完全复原成一个自然景观,在操作上并不现实。我们首先发明了一套具有控根和储水功能的容器,容器内部有一个存水的空间,浇水的频率不用很高,浇过一次后多余的水份就会存储在容器之内。这种容器既能保证植物成长所需要的水份,防止了根系缠绕老化,管理起来非常方便。
△容器花园
这里边有我们好几项专利成果,包括里面的营养土也不是普通的土。植物大多喜欢酸性土质,而上海的土是碱性的。我们提前把营养土的酸碱度调控好,后续植物的生长就会更顺利。
△容器花园鸟瞰图
Q
您认为一个成功案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张志国:恐怕一个因素也很难全面去概括它。设计本来就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设计要经久不衰成为经典,有三个因素非常重要。第一是功能性,第二是艺术性,第三个就是植物运用。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缺了哪一个都不行。不像一个雕塑,符合大家的审美水平,欣赏它的美观和艺术性就足够了。园林牵扯到很多功能,更像是一个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艺术。而不仅是看着它,而是要与它一同生活一起成长的艺术。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