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克刚上海老底子
课植园,
浓缩江南园林之精华
李克刚
课植园位于朱家角镇北西井街,是朱家角乃至青浦区内最大的庄园式私家花园,取名为课植,以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因原园主姓马,故当地人也称马家花园。该园始建于民国元年(年),前后造了15年才落成,耗银30余万元,占地96亩。
课植园集建筑、山水、花木、碑刻于一体,无不展现江南意境的精致和典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咫尺之间浓缩了自然山水;楹联和碑刻,大多是历代书法大家的墨宝,精美绝伦;园林里的亭台楼阁,长廊曲桥错落有致,名树古木参差其间,奇花异草四季争艳,处处咏叹着江南园林的秀美。课植园面积大、历史久远、建造豪华,历经一百多年变迁和沧桑,书写了这个大户人家的传奇故事。
原来园主马文卿,世代盐商,为当地首富,且兼做海外贸易,较早就接受西洋文化,至晚年58岁时,开始置田造园。据说他为造这座园林,曾游遍各地江南园林,凡每见一处胜景,决不放过,必命人着意仿建,如上海豫园的荷花池、九曲桥,苏州狮子林中的倒挂狮子亭等,如此集江南园林精华于一园的,在上海地区实属罕见。
课植园的入口,外表平淡无奇,里面却别有洞天。从结构上可分住宅区、课园和植园。三者景色互相渗透,融汇一体,处处有景,步移景换,采用对景、敞景、分景、借景等建筑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
园内原建筑两百多间,房房相通,屋屋相连,形成“四厅三井”的古代传统结构。特别是正厅房屋高爽,柱大梁粗,画栋雕梁,长窗外走廊顶部青砖弧形饰顶,不但美观且有冬暖夏凉之功效,在当时中国江南的建筑中颇为少见。厅内设红木大理石为质的屏风,长条、坐椅、茶几和花架。屏风两边有一幅藏头对联,“课经书学千悟万,植稻麦耕九余三”。
迎贵厅前植有两株桂花树,以取“迎贵宾”之意。地面铺设德国进口花纹地砖,质量上乘,图案优美,据说与当年南京总统府地砖一样。
藏书楼正面写有“书城”两字,传说园主曾在书城下说过:“一书可敌千军”,一句话点出了建造的玄机,也反映出他对书本知识作用的领悟。望月楼有五层呈近似正方形的菱形,是课植园的标志性建筑。当时在课植园漕港对面有洋人先造的天主堂,是当时朱家角的最高点,园主为争口气,就设计建造五层楼,再加小方亭,造成后的望月楼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压到了天主堂钟楼。园中碑廊里镶嵌着明代四大才子唐、祝、文、周的诗词信札等书法真迹石刻15块,字体苍劲有力,笔锋勾勒清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果说望月楼是课植园点睛之作,那末这段碑廊可谓是镇园之宝。园内引水筑池、叠石垒山,山石瘦、透、漏、皱,是太湖石中的珍品,所叠假山峰谷,形态奇异玲珑,山洞迂回曲折,有见影听声不见人之趣。假山上有一座倒挂狮子亭,亭呈五角,亭柱上五只倒挂鞠态可爱的狮子,象征着五狮倒挂、五谷丰登,据说用手摸到,可灵气福气传身。课植园内还有宴会厅、逍遥楼、戏楼、更楼、藕香楼、水月榭、打唱台、稻香亭、司教亭、抚琴听风阁等各具特色的建筑,有假山、钓鱼台、九曲桥、课植桥、荷花池、稻香村等游览处……美景胜地,举不胜举。年,课植园辟为朱家角中学。年1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一曲昆曲,千曲百转,一处亭阁,两个戏子,笙笛鼓琴,曼妙动听的演唱,穿过一池的荷花,伴随着清波传来。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正在课植园内精彩出演……鸣谢:李克刚先生赐稿分享!
李克刚先生热文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
原标题:《课植园,浓缩江南园林之精华(作者:李克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