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资源 >> 正文 >> 正文

8年创业,青岛小嫚瞄准农旅融合,把废石坑

来源:园林 时间:2025/4/1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0/5474680.html

从美女主持变身职业农民,青岛小嫚郭静用8年时间,做着一件可谓“疯狂”的事。

年,郭静来到四川音乐学院求学。大学期间去乡间采风的经历,让她对田园生活心生向往。毕业后,郭静去了北京,从事主持人的工作。

快节奏的生活给了这位青岛姑娘不小的冲击。当初的那份田园梦,在不知不觉中涌上心头。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想法愈发强烈。

年,郭静决定返乡创业。她和爱人在胶州市洋河镇九顶村东王家庄网格流转了一片采石坑,又流转了村民的部分土地,对亩田地规划建设,将园区取名为“青岛农村公园”,成立青岛农村公园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夫妻二人准备扎根在这儿,大干一场。

8年打造青岛农村公园。

采石坑荒废多年,土层薄且地力不足。郭静请来农业和园林专家,为土地的“起死回生”出谋划策。

他们先是修复石坑,填充营养土。园区山地多,在专家建议下,郭静栽种下蓝莓、樱桃等果树,同时引进先进的园林管理设备和智能物联网技术,对果树进行灌溉、施肥、除虫等精细化管理,后期又丰富了水果种类。

从对农业知识一无所知,到能把品种选择、果树管理说得头头是道,8年间,郭静没少吃苦头。

“种苹果树的第一年,啥也不懂,果树没套袋,全让虫蛀了;第二年套了袋,但是套的是透明袋,让鸟啄了,损坏了一半;第三年套了双层袋,虽然苹果颜色不红,但口感和反馈却出奇好。”回想起前几年栽的跟头,郭静无奈笑笑。为了尽快成为行家里手,只要有时间,她去外地找当地的果农学习、找专家求教。

跨界创业不易,年轻的姑娘也曾想过放弃。“但看到贫瘠的土地在一点点改变,果树也越长越好,就又有了动力。”郭静说,自己并不只是为了实现那份田园梦,更多的是看中了农旅融合的发展前景。

废石坑变成良田。

经过四五年的养护,青岛农村公园初见雏形。年,园区采摘园开放,借助优越的旅游区位优势,一炮打响。到了水果旺季,一天最多能接待近位游客。

“这里风景好空气好,干起活来心情都特别好。”园区工作人员杨永琴是洋河镇十亩田村村民,她除了拿到土地流转费,还能在园区再赚一份工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进园就业。农村公园固定用工近20人,高峰期每天要上百人,人均月收入至少元。此外,园区还承担了一些研学及团建旅游项目。

目前,青岛农村公园有樱桃亩、蓝莓80亩、茶园20亩,还有小片苹果园和梨园。农村常有的猪、驴、羊、鸡、刺猬等动物,在这里也都能见到。7月7日,这里迎来了一群夏令营小学生,他们先后采了茶、观察小动物习性、动手磨豆子,最后还学习了搭帐篷。一天下来,收获颇丰。

小学生在动手磨豆子。

“我有两个宝宝,我希望他们从小就能了解乡村、热爱乡村,这是我们打造农村公园的初心之一。”郭静希望,未来有更多小朋友走进乡村,体验农业生产、接触农民生活,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

农村常有的动物,在这里也都能见到。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青岛农村公园已成为“山水洋河,四季有果”的现代化农业旅游公园,年接待能力达10余万人。年,园区被山东省林业厅评选为“山东省十佳观光园”,年被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评选为“青岛市农业精品园区”、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

“将洋河镇的自然资源和森林资源转化为森林康养产业优势,建立集养生、游乐、采摘、教育、小城镇建设等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体系。”在今年胶州市“两会”上,当年的农业“小白”,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郭静。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孙甲通讯员刘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