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认知历史
编辑丨认知历史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由于两汉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政治文化的多元交融,以及城市建设的日益繁荣,致使汉代园林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汉代园林不仅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精致典雅,而且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以中国古代园林审美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汉代园林审美文化生成背景入手,深入探究其主要样态及审美趣尚,并分析其深层理念及其发展嬗变,揭示其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汉代园林审美文化的生成背景
政治因素:首先,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演变的历史时期。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并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
经济因素:汉代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生产上,从“以农为本”到“以家为本”,再到“以国为本”,极大地推动了汉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生产上,随着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手工业成为汉代经济中最活跃、最具活力的部门。尤其是冶铁、纺织、漆器等行业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这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因素: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实行严格的控制。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阶级对立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复杂的局面,使得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日趋激烈。
加上汉代统治者把道教作为自己维护统治地位和统治秩序的工具和手段,使道教日益成为统治阶级控制社会和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的工具,为汉代道教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对艺术和生活、对神仙与生命等方面认识。
文化因素: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汉代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新变化。
汉代园林审美文化的主要样态
汉代园林是在原始自然中创造出来的,是人与自然的高度结合,其园林审美文化的样态也是多姿多彩、异彩纷呈的。
在汉代,统治者对“天人合一”思想极为推崇,他们不仅追求天人感应和祥瑞之兆,而且还崇尚自然山水,在皇家园林中建造了大量的山林湖泊。
如汉高祖幸平城、武帝幸泰山、汉景帝幸上林苑、汉武帝幸上林苑等,这些都是典型的皇家园林。在一般私家园林中,也多以山水为主要景观要素,形成了以山林为核心,以园林为环境背景的艺术景观特色。
汉代的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兴起,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商业贸易日渐繁荣。因此在城市建设中也逐渐形成了“园前市”和“市中园”两种城市园林景观模式。
这种以园林景观为核心的城市园林景观模式具有许多特色:一是讲究园林与建筑空间的有机融合;二是强调自然山水与人工景观的有机融合;三是重视园林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这些都是汉代园林审美文化样态中最突出的特色。
汉代园林不仅有城市园林景观模式,而且还有大型陵墓类园林景观模式。这种以陵墓为主要景观要素的大型陵墓类园林景观模式主要分布于洛阳、长安等大城市。如汉长安城宫殿区内有陵寝30座,其中以明光宫最为著名。
明光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其建筑群呈“前殿后寝”布局。宫殿主体建筑包括明光殿、宝轮殿和九宾殿三组建筑及一些附属建筑如御路坊、门阙等。此外,明光宫还设有“陵邑”制度,为帝王及其子孙提供居住和祭祀场所。
汉代园林审美文化的景观构成及其审美趣尚
在汉代,园林主要由建筑、植物和水体三部分组成,而建筑又主要分为宫殿、台榭和园苑三种类型。
从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汉代宫殿园林和园苑园林在建筑上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多样化、立体化的格局,特别是在建筑样式上,它们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宫殿园林主要由王宫、御苑和园苑三部分组成。王宫为皇帝所居之所,为汉代宫廷生活之所,主要由正殿、前殿、寝殿、寝宫等组成;御苑又称御园,是帝王所居之处,包括苑囿和园囿两部分,苑囿主要是帝王宫苑。
园苑则是皇帝在外巡游时的行宫所在。从现存汉墓出土的画像砖看,汉代王宫园林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主要包括“前殿”、“寝宫”、“园苑”五个部分。其中“前殿”是王宫的核心部分,规模最为宏大。
正殿位于“寝殿”之后,是帝王所居之处;寝宫位于“园苑”之前,是帝王出游时的行宫所在;园苑则主要供皇帝及其后妃在园中游玩游赏之用。
汉代宫苑建筑造型以前殿和正殿最为显著。前殿多为仿宫殿形式的建筑,在形制上追求恢弘壮观的气势;正殿则多为仿宫殿形式的建筑,其布局形式更为精致典雅。据《西京杂记》记载:“宫室之丽者,莫如汉东宫。”
西汉时期宫室建筑布局与形式更为多样,如:前殿和正殿均为宫室中央部分的主体建筑,左右两侧对称分布有寝殿、园苑、寝宫;寝殿多为圆顶和穹隆顶;园苑则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园苑则布局较为自由多变。
汉代园林审美文化的深层理念及其发展嬗变
汉代园林审美文化不仅具有其独特的景观构成特点,而且还具有其深刻的思想理念,集中表现在“天人合一”两大观念上。
汉代人将“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最高的宇宙哲学来理解,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夫天地者,万物之母也”,“故天者生之本也”(《易经》),“天者,阴阳四时之大德;阴阳者,天地定位之大经也;阴阳者,万物化醇。
阴阳者,五行之始基也”(《尚书》)。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以宇宙观和生命观为基础的。而宇宙的最高境界即是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易传》)。
汉代人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的影响下,对自然景观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方面是天人对立的思维模式在逐渐淡化。汉代人将“天”从自然现象中剥离出来,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由于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特定的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因此人类活动也应当遵循事物本身固有的运动规律。
汉代人将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加以抽象和概括,以达到对世界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如在《易经》中对世界万物进行了分类:“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周易·系辞下》),并根据这些分类总结出了相应的思维模式。
乾为天——以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为对象;坤为地——以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为对象;震为雷——以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为对象;巽为风——以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为对象;坎为水——以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为对象。
艮(gèn)为山——以自然界中所有事物为对象。
汉代园林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汉代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它不仅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乃至现当代的园林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方面,汉代园林的审美文化体现了一种时代气息与审美意识,并将其融入到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汉代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形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时代精神,而且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另一方面,汉代园林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后世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继承了前代园林艺术精华,而且还将其创造性地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向前发展。
第一,汉代园林从整体上来看,呈现出一种大格局、大气魄、大气象;从局部上看,又呈现出一种小而巧、精致典雅、格调高雅之美。尤其是汉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已达到十分高超的艺术水准。
第二,汉代园林既继承了前代造园经验与技术手法,又汲取了西方文化因素和造园理论。不仅在造园方法上趋于多元化和成熟化,而且在造园艺术风格上也趋于多元化和多样化。
第三,汉代园林已达到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不仅发展出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帝王式园林;而且还发展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人式园林、园居式园林和园游式园林;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汉代园林。
第四,汉代艺术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汉代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所以它对后世乃至现当代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以及审美心理等都有着重大影响。
笔者观点
汉代园林是我国古代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它不仅在造园方法上趋于多元化和成熟化,而且在造园艺术风格上也趋于多元化和多样化。不仅发展出帝王式园林、园居式园林和园游式园林等多种类型。
而且还形成了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帝王式园林;不仅发展出皇家和私家两种不同的造园形式,而且还形成了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帝王式园林与以私家园林为代表的文人式园林等多种类型。
不仅发展出了不同造园方法和风格,而且还形成了以文士式、园居式、园游式等不同造园类型为特点的汉代园林;不仅在造园艺术风格上趋于多元化和多样化,而且还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基础的自然式园林。
参考文献
1、左丘明.左传.北京:中华书局,。
2、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
3、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
4、刘向.新序.北京:中华书局,。
5、崔寔.四民月令.北京:农业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