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造园理论和手法不断完善、进步。同时形成了江南、岭南、巴蜀、晋派以及皇家、私家、寺观、官署、公共等不同流派不同用途的园林类型。
苏州怡园
说起江南园林、私家园林,苏州无疑是代表。
在苏州园林中,有一座吸收了诸园所长的园林,叫怡园。怡园位于市区人民路号,建于-年,现占地面积平方米。
怡园是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的私宅。怡园占地不大,但因建园较晚,吸收了诸园所长,巧置山水,自成一格。
怡园布局以复廊为界隔东西两部,东部以建筑为主,庭院中置湖石、植花木,西部水池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建筑。
在造园艺术上,怡园能博采诸园景物,如复廊仿沧浪亭,水池效网师园,假山学环秀山庄,洞壑摹狮子林,旱船拟拙政园。
怡园布局自然,亭榭廊舫小巧雅致,山池花木疏朗宜人,堪称园中精品。西部,以拙政中园为蓝本,掘地为池,池南鸳鸯厅(藕鱼榭及锄月轩)为园中主体建筑。西北部叠石参照环秀山庄,狮安丘壑、磴道奇曲、洞窟诡异。建筑有“碧梧栖凤馆”、“画舫斋”、“面壁亭”、“小沧浪”、“螺髻亭”以及诸人文景观,其中嵌入长廊墙体的条石书法被称作“怡园法贴”。
太原怡园
无独有偶,江南的苏州有个怡园,山西的太原也有座怡园。
太原怡园位于市中心的迎泽公园西北角,是一座独立的半敞开式园中园。这座怡园建于年-年,占地面积约㎡,建筑面积约㎡,汇集了山西中部地区元、明、清时期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风貌,是一座典型的晋派园林。园林由亭台楼阁、廊轩桥榭等传统园林建筑及坡地假山、叠石驳岸等构成。
怡园大体上呈“日”字型布局,主要分三部分:北部为坡地,坡地的东部设一小院,叫味经书屋,书屋旁边是涵碧亭,坡地西北为迎泽阁;园林中部为一池沼,环池岸建有戏鱼馆、枕流榭、廊桥等;南部是一大型院落,有照壁、正门、荷香堂、东西厢房等。此外,一座长长的爬山廊连通园林的整个北部和西部。
在怡园的众多建筑中,迎泽阁是最醒目的一座。阁总高约24米,位于怡园西北角,亦在迎泽公园西北角,不论建筑形制还是体量,都处于统领全园的重要地位,是迎泽公园的乾楼。
迎泽阁为三层四檐十字歇山顶楼阁,一层周匝回廊,二、三层檐四出抱厦,三层内部采用斗栱、藻井营造出了8米见方的无柱空间,建筑构造做法、梁架节点、上部藻井均体现了山西省元末明初的建筑艺术特征和构造技术水平。
整个怡园的建筑布局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空间划分多样,各主要建筑通过游廊、园路、汀步、小桥等相互连接贯通,置身其内既能体会到北方园林的厚重古朴氛围,又可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灵秀艺匠之气。
江南园林与晋派园林的不同
两座怡园,一座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一座是晋派园林的代表。江南园林小巧、清幽。晋派园林的建筑较江南园林要高大,但比皇家园林要小巧,体量居中。同时融汇了晋派建筑中的砖雕、石雕、木雕,皇家园林中的彩绘和江南园林中的水系,自成一格。
此外,两地的园林也深受在地气候的影响。
江南气候阴雨潮湿,烟雨蒙蒙是江南的常态。因此江南园林建筑的木结构部分通常都是素面朝天或刷颜色较深的漆,而砖瓦部分则是白墙黛瓦,再加上四季常绿的树木,形成了江南园林幽静的特色。
北方气候晴朗干燥,阳光灿烂是北方的常态,因此晋派园林建筑的木结构部分通常刷成比较鲜艳的红色和绿色。此外,太原南部的介休是中国主要的琉璃产地,因此晋派园林的建筑多用彩色琉璃瓦。再加上南北方树种的不同,因此晋派园林给人的感觉往往不是幽静,而是活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