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风景园林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展
设计展
01莲花港河文化公园景观改造
——基于场地历史文化的“善”主题文化公园设计
:莲花港河文化公园景观改造——基于场地历史文化的“善”主题文化公园设计
:黄希婷,风景园林班
:宁惠娟
: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的场地问题在于该场地作为文化公园,其文化表达缺少与地方特征的结合;滨水部分为规整式人工驳岸,缺少河水与土壤的生态联系,亲水性较差;河道下游受到挤占而变窄,导致水流湍急、洪水上涨的问题。通过设计基于场地历史文化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对该场地进行景观文化主题的再造,以及改善场地内的雨洪问题、提高场地的景观弹性。
该方案从场地的历史文化中提取文化元素,并与“善”的主题联系起来,提高文化表达设计的场所感,体现地方精神,并通过营造“滨水湿地-农田-湿塘”三个层次的洪水阻隔、净化、滞蓄系统。同时该方案也考虑了提高公园建设的社会参与,促进邻里交流,以及通过农业鱼塘体系进行开源节流,提高场地经济收益,从而达到经济节约的效果。
02基于弹性景观理念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以杭州萧山区南江公园为例
:
基于弹性景观理念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以杭州萧山区南江公园为例
:王雨婷,风景园林班
:邵锋
:城市滨水绿地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本设计方案探讨了弹性景观理念在滨水绿地设计中的运用,使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下,具有抗击冲击的能力、恢复的能力以及可能建立新的稳定系统的能力。
设计从弹性驳岸、生态浮箱、弹性铺装、弹性设施以及植物净水系统等弹性策略出发,构想了显露和解释生态现象、过程和关系的景观设计,通过生态景观的设计拉近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引导人们加强生态保护的行为,使其更快地从当下以及未来的灾害中恢复,提供一个干净、舒适、并能够持续发展的滨水环境。
03瓶窑窑山遗址公园设计
:瓶窑窑山遗址公园设计
:黄婧玟,风景园林班
:陈楚文
:本方案设计讨论在较为自然的场地中如何在不对场地产生较大破坏的情况下,将场地中遗址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居民生活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可供游玩、观赏、休闲的公园场地。
该项目以传播窑山文化、打造自然景观为核心,将文化科普与休闲娱乐相结合,打造体验遗产文化魅力、自然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公园,展示窑山传统文化,赋予场地生命力。在对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较小的干预下,丰富场地的浸入式景观体验功能,在场地中营造文化氛围;优化场地的观赏环境,将场地中不同类型的景观连接起来,呈现一个较为系统的文化体验公园。
04嘉兴湘家荡大树房车营地
作品名称:嘉兴湘家荡大树房车营地
设计者:王洺洁风景园林班
指导老师:应君
作品简介:本设计方案探讨了如何在以盈利为前提的场地中使自然和人工设施和谐双生,借此把握两者的平衡点。该地块拟建房车营地,设计既要保持房车营地的功能,又要使房车营地周围环境得到修复、提升和保护。
房车营地建设的目的是给予人们一个亲近自然的途径,该构想以“双生”为本次房车营地设计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双生既符合房车营地的目的,又可宣传环保意识。本次设计以低影响开发为基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场地肌理,以可持续发展设计为手段,打造环境生态型、功能复合型的房车营地。
05野趣营生
——嘉兴湘家荡大树房车营地乐园规划
:野趣营生——嘉兴湘家荡大树房车营地乐园规划
:王诗雯,风景园林班
:应君
:本设计方案探讨了如何建设一个景区配套型房车营地。房车营地在我国的建设及运营并不完善,本次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使场地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同时能持续发展,激活房车市场。
该项目考虑了房车营地在现实运营中的问题,从湘家荡景区的业态完整性、生态性、资源互补性等方面综合评估、优先考虑场地内的现有资源,为营地内存在的现状水资源独立、植被单一、人流量少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湘家荡景区未来要建全的休闲板块增添新的活力。
06重庆燕子岩街空间提升改造景观设计
:重庆燕子岩街空间提升改造景观设计
:陈蔚,风景园林班
:鲍沁星
:本次设计以重庆燕子岩为对象,使原本衰败的街区空间重焕活力,提出了传统建筑与新时代街道空间共生的组织模式:在对场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原著居民原有生活方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具有重庆特色的山水文化与传统民居记忆,从建筑、道路、公共空间三个角度出发,结合新的居住区街道结构进行空间演绎。
在对街区公共空间的改造和提升中,解决了街区现在所面临的空间问题,为居民提供观景平台、社区活动空间、健身空间、自然种植区,改善原著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活动质量;同时优秀的传统文化单元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商业投入,从而焕活街区经济,使其能融入渝中区的发展与建设中。
07“碎境重缝”
——东阳市浪坑溪(北段)滨水公园设计
:“碎境重缝”——东阳市浪坑溪(北段)滨水公园设计
:梁美欣,风景园林班
:吴晓华
:”碎境重缝”意在将碎片化的空间、景观以及人们消极的社交心境在场地中进行重新整合、缝补。鼓励人们重拾社交,缝补社会关系的同时将场地重新缝补融合进周边环境中去。
构想改变当下社会愈加消极的社交态度,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打造一个可以相互理解的开放公共空间,消弭沟通的推拒、屏障与隔阂,鼓励人们走入场地进行社交、同时缓解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带来的各种压力。
基于场地周边产业以纺织业为主,因此本次设计在纺织业中提取纺与织的概念,即从丝纺成线,线织成布的过程中提取出组织,交织,编织的过程。并将此过程运用到人的景观流线体验中,以此提高并改善人群的交往互动可能性,改善人际关系,缓解社群恐惧症及工作压力等社会问题。
08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入口区块景观设计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入口区块景观设计
:吴越,风景园林班
:陶一舟
:本设计方案场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入口区块,方案利用天目山自身的植物、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场地层级式地形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整体布局以及植物科普园、“五感体验”等自然教育节点设计,为游人提供亲近自然、感知自然的场所的同时引导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