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图片 >> 正文 >> 正文

圭塘河,长沙绝对不能缺少这么野的城市地标

来源:园林 时间:2023/6/12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30.html

圭塘河海绵城市示范公园的自然故事,

与时间密切相关。

每一个不同的时期,

河流都在讲述着不同的自然故事。

即使是在那些河流近乎消亡的岁月,

生命依然有着最执着地表达。

今天,圭塘河,

这条重新恢复了自然状态的河流,

正展现出我们从未见过的蓬勃姿态。

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也就理解了人、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01.

一条河流的四重境界

早期的圭塘河,构树成为植物自由竞争中的王者

最近,一个关于自然的概念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它把地域的自然属性分为按数字排列的四种状态。

第一自然是纯粹而原始的自然。亿万年前的圭塘河即是这样的自然形态。那时,它是一条无名的河,南部丘陵的雨水汇集起来,生机勃勃地汇入北面的另一条河。没有人打扰,它就这样宁静地流淌在时空里。

年的圭塘河井塘村段。

马楚时期的圭塘河,是第二自然形态。人类与这条河相遇的具体年份已不可知,但历史上关于圭塘河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五代的《录异记》。

那时的圭塘河是马楚时期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因诸山之泉,筑堤潴水,号曰龟塘,灌溉万顷。这是《宋史·食货志·农田》里对马楚时期圭塘河的记载。

被人类的生产活动改造过的自然,被称作“第二自然”。它是田园与自然共生的形态。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圭塘河还保留着这样的面貌。

第三自然的概念是指被人类进行过景观设计的美学自然。

在二、三阶段之间,圭塘河有过一段完全失去自然状态的阶段。那是一条“死去的河流”。乳浆色的河水里没有生命,刺鼻的气味弥漫在城郊结合地带。

圭塘河的改造历时长达十几年。早期的圭塘河改造项目只是做了河岸的整理,岸边修成了类似风光带的状态。河流依然没有复活。最多只能说是一条岸边有点风景的污水沟。

成为海绵公园之前的圭塘河畔井塘村,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场景。

第四自然是指自我修复的自然。

年的改造真正让这条河流得以逐步复生。

最早动工的是香樟路至木莲路段,后来又扩展至木莲路至湘府路段(雨燕湖)。

年,圭塘河海绵城市示范公园初步建成,恢复了部分野性的圭塘河,已经具有了第三自然与第四自然状态混合的雏形。沿岸的景观设计也早已超越了“风光带”的标准,具有了自然城市概念的雏形。

年圭塘河海绵城市示范公园航拍。图/李锋得

02.

“掰弯”一条河流的意义

圭塘河早期野生植物场景

起始于年,由德国汉诺威水协、ZOE建筑事务所等业内最领先的设计团队联合设计的圭塘河海绵城市示范公园项目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

河流重新恢复了弯曲形态。为什么要“掰弯”一条河流?因为曲线才是河流的自然形态。

城市与野地共生。

最初的圭塘河显然也是弯曲的。漫长的历史时期未曾有过太多变化。直到年,人工重新开挖长达7公里,宽30米的梯形断面河道。沟渠化河流,来源于功能性思维主导城市建设的历史阶段。

截弯取直可以让水流速度加快,提升行洪能力。但同时也使得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泥沙沉降的减少,也使得河流的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同时导致河流沿岸堆积地貌萎缩,土壤肥力下降。

改弯后的圭塘河,恢复了曲线之美。图/李锋得

曲线是河流的自然肌理。这次改变,不仅仅是河道回归曲线。圭塘河还重新拥有了河滩,并且修建了生态岛,设置了缓流区。据与德国汉诺威水协共同完成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的长沙勘察规划设计院风景园林部分负责人刘博所述:

圭塘河的水流方向因此发生改变,同时通过河道宽度和深度的变化以及河岸结构多样性可以改善圭塘河水体的换气率,增加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生态岛则为昆虫、鸟类提供更多类型的栖息地,景观空间上也变得更为丰富,岛上种植水生湿生植物也有净化水体的作用。

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模拟自然形态,重建自然体系。

人、自然与城市,共生长。

河流改弯之后,生态系统明显得到改善。生态岛和河滩上野生植物生机勃勃。缓流区段,鱼类在此繁衍生息,鸟类则在此捕食。

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正在形成。更为重要的是,符合自然曲线的景观给人带来了极为舒适的心理体验。

池鹭飞翔在圭塘河上。

中国传统审美倾向于曲线。翘角飞檐的建筑屋顶、曲折回环的纹饰与符号,图形化的文字、传统声乐旋律的曲线性,与自然地理相吻合的住居规划,都是这种审美思想的体现。曲线是自然的肌理。我们有着热爱自然的文化基因。

自然是平衡城市与人之间的砝码。没有自然的城市是失衡的,没有野性的河流就没有生命气息,圭塘河的复生,为沿岸区域带来了真正的住居价值。

03.构树的王者时代

野生植物与景观植物共生的圭塘河生境

圭塘河海绵城市示范公园修建之前,从曲塘路到香樟路之间的圭塘河两岸是长沙雨花区的井塘村周家桥组。一个被城市化所包围的城郊村落。

那时的村落中已无农田,房舍周围都是菜地。除了部分村中的老人家,大多数人已搬迁到城市中。

除了菜地之外,屋舍间多是各种果树。以柚子树、橘子树、柿子树为主,也有泡桐、香樟、构树这些本地常见树种。虽然房屋普遍破败陈旧,但整个村落的自然肌理依然得到了保持。

构树成为优势物种是自然的选择,尽管它看起来并不合理。

那时的圭塘河,河道狭窄,梯形截面的两岸砌满了石板,河道污染严重,没有太多野生植物的生存空间。唯一可观的是河岸有漫长的野生植物带。

早期简易的圭塘河风光带规划随着城市的变迁趋于荒废,这里很快变成野生植物自由竞争的天堂。构树作为本地的优势树种迅速崛起,占领了河岸与万家丽路之间的漫长地带。

偶尔有山葡萄攀附在有阳光的林地边缘。这个边缘地带还有当年建设风光带时留下的红檵木,部分没有被构树消灭的红檵木长成了两米多高的小乔木。

构树虽然强势,却无法进入行道树的势力范围。人行道旁边的树下空间,是一个真正的“百草园”。

春末夏初是这里最热闹的时节,救荒野豌豆、黄花酢浆草、翅果菊、野燕麦、猫爪草、窃衣全部都处于花期。

救荒野豌豆是草地里的常见野生植物

偶尔还能见到城市荒野中少见的半夏。这是一种可药用且形态极为美好的植物。夏天时,构树与河岸之间的草地上,时常能看到萤火虫飞舞,这是城市中的奇幻自然景观。

半夏较为少见,令人惊喜。

这个时期的圭塘河风光带,河岸的生物多样性程度尚可,河流则完全没有任何生机。

年4月之后,圭塘河海绵城市示范公园项目启动,河道迁移,生态系统重新规划,构树林也就不存在了。

年,圭塘河海绵城市示范公园建成之后,原有的以河岸林带为主的多样性生态环境,变成了以河流及河流滩地、生态岛为主的多样性生境。生态类型变化的背后,是城市环境与自然地理的一种重新平衡。

04.

鲶鱼的现身

圭塘河生态场景

圭塘河治污后,最先引起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