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图片 >> 正文 >> 正文

保定这座私家园林,有一方很有故事的莲池

来源:园林 时间:2022/10/13

河北省保定市,有一座古代园林,里面的莲池,曾为“保定八景”之一。你可知它建造于何时?又是谁主持建造的呢?

古莲花池的来历

张柔(-年),字德刚,涿州定兴(今河北保定市定兴县)人,早年,他效力金朝,威猛善战。

年,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派大军攻打金国的紫荆关(位于今河北省易县西北),张柔率军迎战时,因战马跌倒被擒。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柔带领部下投降大蒙古国,成了该国一员战将。

一开始,张柔镇守满城(今河北保定满城区),以此为立足之地。后来,张柔屡建战功,深得成吉思汗赏识。

但是,张柔深感小小的满城位置偏僻,不利于加强河北东南部地区的统治和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所以,他想在保州(今河北保定)这个地方发展。原因是此地为平原,又据南北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张柔这一想法,得到大蒙古国同意。于是,年,张柔“移镇保州”。

莲池毫无疑问是古莲花池内的一大胜景

那个时候的保州,因为战乱已荒废了十多年。张柔的到来,首要的任务是重建保州城。

这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历时多年才得以完成。重建后的保州城,规模空前,气势宏大,景色优美。除了官署和私宅,城内还建有孔子庙堂、寺庙道观,城外则建有东西南北四个关口,最令百姓称好叫绝的是,“引水入城”工程不仅造福了人民,也为保州城创造了宜人的环境。

此匾上的四个字由时任北洋政府总统的徐世昌亲书

在此基础上,张柔命人再建四座园林,分别叫“寿春园”“种香园”“雪香园”“芳润园”。

其中雪香园有一方莲池,池内荷花繁盛,故又称“莲花池”。这就是今日保定城中“古莲花池”的前身。

元代著名学者郝经曾写过一篇《临漪亭纪略》,其中对莲花池作了这样的描述:“茂树葱郁,异卉芬茜,庚伏冠衣,清风戛然,迥不知暑。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而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也。”

由此可见,这一身处闹市中的幽静清凉之地,有着明艳的风光,怪不得后来的保定人赞誉它为“涟漪夏景”“城市蓬莱”“小西湖”,并将其归入了“保定八景”之列。

年,张柔去世。年,夺得大蒙古国最高统治权的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中国开始进入元朝统治时代。

虽然改朝换代,雪香园却风景依旧。

然而,年,一场地震来袭,雪香园的大部分建筑毁于地震,仅剩下一潭莲池,荷花还在年年绽放。

明后期,时任保定府知府的查志隆对莲池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建。他把莲池比作“水鉴”,在旁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含义为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以此激人励己。以后,莲池逐渐成为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

清雍正十一年(年),时任直隶总督的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再后来,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出巡,途经保定时,均在这儿停留。

民国9年(年),时任北洋政府总统的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四字,经人制成横匾后至今悬于莲池书院的门额上。“古莲花池”一名沿用至今。

古莲花池的布局

早在清初,莲池中就已有了两座大小不一的人工岛,北岛甚小,是笠亭的所在之处;南岛面积大,约有两亩。以两岛为分界,北面的叫北塘,南面的叫南塘。

古莲花池之南塘

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名叫“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著名的赵州桥有几分相似。沿桥向东南方向走,可通往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北方向,则可直抵北岛上的宛虹亭。

古莲花池北门入口处的名为“春午坡”的假山

身处宛虹亭,凭栏远眺,北塘四周的景致便一览无余了。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带大家欣赏古莲花池内的其他建筑,以及讲述那个与慈禧有关的故事,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