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园林 >> 园林图片 >> 正文 >> 正文

老诗说园林艺术的历代发展

来源:园林 时间:2022/8/5

“爱此园林好,重来花木滋。游人醉不去,幽鸟语无时。烟郭连芳草,春湖泛渌池。松篁非俗韵,游子漫相期。”园林自古就是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此浅说各时期大家对园林的喜爱。

悠悠历史长河,灿烂的中华文明,园林艺术在中国已发展大约七千年,可谓源远流长,日臻自然。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陶片,上有盆栽植物的图案,在方形框阴刻五叶组成的栽培植物。是迄今为止最早关于植物盆栽的资料。说明早在远古的农耕文明初期,盆栽已出现在人类生活。

商朝,“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帝王兴建苑台,豢养珍奇猛兽。

周朝,《诗序》:“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枝象,察氛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

春秋战国时期,“高台榭,美宫室”风气崇尚,台成了诸侯享乐的地方。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楚灵王章华台。

秦朝,《上林赋》:“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荅遝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东汉,墓壁画绘一盆景,盆内栽六枝红花,盆下配方形几架,植物、盆盎和几架形成整体,这种盆栽应该是我国初期树木盆景的形式。

西汉,《三辅黄图》记载,未央宫中有温室殿,殿内冬季可陈列盆栽花木。

《宋书·礼志》载:“魏明帝时于天渊池南设流杯沟,燕群臣。”苑园内设置曲水流觞,大约始于此时。

《魏书·太祖本纪》记载:“登国六年,于该地起河南宫。天兴元年起天文殿。次年又于南台之阴起鹿苑,北临长城,东包白登,西山属之,广轮数十里,凿渠,引武川之水注之苑中,疏为三沟,分注宫墙内外,又穿鸿雁池,作天华殿,京师十二门,西武库,太庙。”

东晋,《柬书堂帖》记录:“……敝宇今岁植得千叶者数盆,亦便发花,相继不绝,今已开二十余枝矣,颇有可观……”

《南朝宫苑记》提到,乐游苑处覆舟山南北,连山筑台观,苑内起正阳、林光等殿。元嘉二十三年,帝于华林园内筑景阳山,并于乐游苑北修玄武湖,意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后遭何尚之固谏乃止。

北朝,《入朝曲》描述情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山。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隋朝,隋炀帝在洛阳兴建的西苑,继汉武帝上林苑后最繁华壮丽的皇家园林。西苑大体上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宫苑模式,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

唐朝,发掘的章怀太子墓。墓内有宫女手捧盆景的壁画《侍女盆景图》,画面列三位侍女,侍女均手持一物。其中两侍女双手捧盆景。

冯贽曾在《记事珠》中记述:“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这一时期流传大量关于盆栽植物的诗歌,如李贺曾《五粒小松歌》诗中道:“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唐代盆景成为一种文人的精神寄托和休闲娱乐的方式。

宋代,苏东坡《格物粗谈》写道:“芭蕉初发分种,以油簪横穿其根二眼,则不长大,可作盆景。”到南宋时期,都城临安出现专门从事盆景制作的园圃。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一书记载:“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园,皆植奇松异桧,精巧窠儿,多为龙盘凤舞飞禽走兽之状,每日市于都城,好事者多买之,以备观赏也……”

元代,园林大多建于乡村,城市园林较少。其原因主要是元朝的统治对城市的管控较严,而文人们又不愿生活在倍受歧视的坏境之中,于是“山林隐逸”的思想将他们带到了乡村和僻野。“狮子林”是元时最负盛名的一座园林,张大纯《姑苏采风类记》称其“园池亭榭,宾朋声伎之盛,甲于天下”。又说“园亭诗酒称美于世者,仅山阴之兰亭、洛阳之西园。而兰亭清而隘;西园华而靡。清而不隘,华而不靡者,惟玉山草堂之雅集”。

明代,盆景艺术广泛引用到民间,制作开始系统和规范化,由于气候和植物种类的分别,逐渐形成流派,人们对盆景的欣赏,已经升华到美学理论鉴赏,文震亨的《长物志》、王鸣韶著的《嘉定三艺人传》、王象晋《群芳谱》内载的吴初泰《盆景》、林有麟《素园石谱》等。

清代盆景艺术更为繁荣,素材和艺术形式多样,用盆也更加讲究,理论更系统和规范。嘉庆年间苏灵的《盆景寓录》二卷,把盆景植物分成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足见盆景发展之隆盛。李斗《扬州画舫录》记叙,扬州盛行园林和盆景,“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祖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园林盆景这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走向复兴之路,它不仅美化人民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成为现代绿色文化产业及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195.html